文/陈永兰
镇江南部青山延绵,群山中靠近城区的许多山被称之为南山风景区。南山,原为镇江市郊区,一直以来我们称其为南郊。在南山西面有座海拔185米高的岘山,又称九华山。为了与安徽的九华山区分,俗称小九华山。我知道那座山上有地藏庵寺庙和电视发射塔。
上世纪70年代,是江苏广播电视建设发展时期,镇江为跟上发展步伐,选择南山的九华山作为地址,将电视转播台发射机和微波站的机房建在上面,天线高达65米。它像标杆一样高高耸立在南山之上,成为当时的地标。
记得那时,我看电视时,总感觉好奇,电视节目是怎么来的?后来,我听说是从电视塔接收信号转换来的,因此对九华山上的电视塔充满了神秘感。每当路过南郊,我都会好奇地抬头仰望重峦叠翠的九华山上的电视塔。那时人烟稀少,上山的路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后来改为碎石子路,再后来经过整理,变成了水泥路,汽车可直接开上去。多年后我搬了新家,每天站在阳台上,就能看见蓝天白云下的电视塔,而我最喜欢的是在雨雾迷漫之时,看塔尖或隐或现,像是和我隔空捉迷藏。
我喜欢爬山。在南山风景区的招隐山北侧脚下的珍珠湖,传说为昭明太子所凿,当时因泉水涌上如珍珠而得名,后来人们在附近山谷中建成了一座小水库,用于农田灌溉。每次到九华山,我习惯从南山北入口进去,沿途看四时不同之风花雪月。然后,顺着珍珠湖水库向前,便进入了欧阳修笔下的境界: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在登山途中,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有好友组队,有夫妇成双,有家庭欢乐行,更有独自一人,戴着耳机,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背包客。
我感叹南山道路两旁的树木,它们好像没有专人打理,完全顺应自然法则,任凭风吹雨打、四季轮回,却依然生机勃勃。走过几个弯道,我来到心驰神往的电视塔下,只见一对大红灯笼挂在大门上,铁丝网门上挂着“机房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它告诉我里面工作的重要性,路人只能到此为止。可围墙里面的一群狗子,似乎听到了我的脚步声,从很远的地方叫着向我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