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3年06月07日
第011版:综合

一眼望千年,大美爱家乡

周末的下午,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一周的紧张学习让我略显疲惫,爸爸妈妈建议我出去走走:一是不能总是呆在室内,要活动活动,缓解疲劳,尤其是让眼睛休息一下;二是这几天的天气难得的好。于是,午饭后,我背起我的小熊包,戴上渔夫帽出门了。

室外23℃,微风。目的地——著名历史文化街区西津渡古街。我沿着九华山路一路向北,十多分钟后到了西津渡古街,开启领略古街“一眼看千年”的繁华之旅。

我从古街最西端超岸寺进入了这个开放性的景区,路边一块牌子上介绍: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始建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

漫步古街,地势先是较为平坦,逐渐上坡,两边的二层小楼鳞次栉比,青墙乌瓦,红漆雕栏,可以看出维护保养的痕迹,但修旧如旧,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走在青石板路上,仿佛在历史长河中行走,“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西街1914”“德安里”等老门牌记录着曾经的故事;各式各样匾额和招牌,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

沿着带有车轮印迹的石板坡路继续往上走,在一处狭窄的老街,一边是摆着琳琅满目小商品的店铺,一边是小山的石墙,就在石墙边上,有一处不起眼的玻璃罩,会惊奇地发现自己一瞬间穿越了好几个朝代,你脚下踩踏的是逐层的历代道路的遗迹,这就是“一眼看千年”。

在老街的一侧,一口被玻璃罩着的考古大坑里,有五种台阶,分别是各个时期西津渡古街的路面:现代路面下的第一层是“清代路面”,是由凿平的不规则石块铺设,从石块厚度和路面明显的车轮凹痕就可以知道,当时这条路的承重量一定很大,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清代路面”下面一层台阶是“明代路面”,由规格一致的灰砖铺制,台阶再往下依次是“宋元时期路面”“唐代路面”,唐代以前和唐代的路面都是土路,看起来感觉元代的路面材质比起唐代路面要结实许多;最底层的路面最让我震撼,在唐代之前,先辈们在山体石头上凿出路面的“原始栈道”,看着最底层的路面,耳边仿佛传来了千年的历史回声,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璀璨的辉煌历史,“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我知道,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典故和历史的,姑且不去评论历史人物的对与错、是与非,从历史中,我应该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积极的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缓缓地移动脚步,不知不觉来到了救生会平台,一眼望去,从刚刚“千年”画面的演变中一下子又跳跃回了现在:滚滚长江,就像一条巨大的玉带横在眼前,无数船只漂在水面上,好像在动,又好像没有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远处的润扬大桥,在落日的映衬下,就像一把竖琴横跨在江面上,把相隔“一水间”的“京口”和“瓜洲”紧紧挽在了一起。大美家乡,令人深爱!

省镇江中学高一(12)班 朱旭冉

指导教师:包润文

2023-06-07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54724.html 1 3 一眼望千年,大美爱家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