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翼
目前,高考复习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如何更加高效地复习,是摆在高三学生面前的难题,语文学科更是如此。不少学校已对各个知识模块进行了首轮“地毯式”复习,二轮复习也正在进行或即将进入尾声。
如何做到答题规范化和精准化?如何让复习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和针对性?考前如何进行全力冲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语文备课组组长章杨老师——
科学备考 纲举目张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是我们复习的原点问题。只有认清这个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章老师告诉记者,“《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同时,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
“所有的要求都会以具体试题的方式呈现,因此同学们无论是平时的知识点复习,还是题型训练,都要关注这些要求,这样才能更加科学有效。”章老师说。
探究真题 寻找规律
“一套语文高考试卷可以大致分成阅读、表达两大模块,阅读模块包括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古代诗文阅读两部分,表达模块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部分。从所考查的能力的角度看,两大模块都包含了对阅读理解与分析,信息获取与整合,逻辑推理与论证,语言表达与运用等主要能力的考查。”章老师表示。
他提到,与往年相比,2022年的4套试题在设题角度、设问方式上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创新度和开放性持续增强,“一张完整的语文试卷,可以从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五个模块分别进行梳理。”
“信息类文本阅读”方面——
章老师建议,要多留意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材料,“首先,近三年的信息类文本选文内容兼顾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领域。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其次,选文的文体不拘一格,涉及面广。近三年的信息类(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较为固定,主观题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开放性特点。”
2021年新高考Ⅰ卷和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信息类文本都是设置了5个小题。3道选择题中第1、2题主要考查学生定位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推理判断的能力。第3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观点的能力,以及分析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第4、5主观题,综合考查理解文本观点,运用文本观点分析、评价文外材料的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方面——
章老师告诉记者,从近几年的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对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灵活的要求,这也是为了破解学生机械应考、模式备考、单纯刷题的问题。
“2020年、2021年的选文文体稳定,或是小说,或是散文。2022年则突破了这一选材局限,出现了其他文体的选文,有纪实作品和书信。2021年新高考Ⅰ卷和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都设置了4个小题,2021年第6、7题是往年传统考法,分别设题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2022年新高考Ⅰ卷有了新变化,第6、7题分别设题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随文设题的趋势愈加明显。8、9两题虽有传统设题的影子,但较往年更具开放性,注重学生结合文本基础上的个性化解读。”
他建议,要关注近年来小说对文体特征知识的考查。
“古代诗文阅读”方面——
“近三年,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呈现出总体平稳、变化谨慎的特点。文言文选材范围不断扩大,已经不再局限于史传体文言文,平时训练时注意多方向涉及,比如游记散文和其他体类文言。”
不过,章老师特别提到,文言文的考查重点依然落在“综合运用文言知识进行文言断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准确、通顺、得体地翻译文言文句子”“综合运用文中信息和文言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等方面。
“古代诗歌阅读以考查文本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语言风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为主。具体体现为考查形象的特点、诗句的大意、字词的含义、抒发的情感和阐述的道理等。其次,2022年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比重明显提高,如考查抒情方式、表达方式、常用手法、语言特点、诗句的作用等。”
“理解性默写重点考查名篇中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意深刻的句子。从命题方式看,最近三年一直延续情境式默写的考法,没有较大的变化。”
“语言文字运用”方面——
“2022年高考命题形式全部改为‘一拖三’加‘一拖二’,即其中一个语段设置三道试题,另一个语段设置两道试题,共五道试题随机组合,随文命题。”
章老师说,近几年的选材兼顾文学性、说明性、实用性、议论性语段,注重弘扬传统文化。从考查题型来看,“词语”“语病”“补写”依然是必考题型,“衔接”“修辞”“压缩”“标点”呈现轮考趋势,2022年出现的创新题型集中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有变和反套路化设计的特点,尤其值得关注。
“写作”方面——
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题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命题形式稳中有变,2022年的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均为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即“材料+导引语+写作要求”的形式。现在的考题更加注重考查思辨能力。例如,2022年新高考I卷作文借围棋学习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巧妙类比,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
化繁为简 针对高效
“通过对真题规律探究,同学们能更好地明确考前冲刺复习的重难点。”章老师也给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
1. 宏观上,寻找薄弱点,查漏补缺。寻找突破点,强化知识体系建构,有重点地进行复习训练。注重审题技巧和答题技巧,在“反套路”中寻找“套路”。
2. 文本阅读始终做到圈画勾连,为定位答题区域和筛选比对信息做铺垫,以此提升答题速度,从而提高效率。
3. 古诗文部分,夯实必备(背)知识,尤其是理解性默写。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识记名篇名句。要重视课本的学习和梳理,注重关联教材。文言尤其要关联课内相关的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学会迁移运用。诗歌鉴赏要注意关注不同诗歌在题材内容、写作背景、技巧手法、情感态度和重要词句等相关、相似或不同之处。
4. 文学类文本部分,精准审读题干,基本的答题模式不可完全抛弃,如小说“作用”类题型,重点还应落在“四循环,一读者”之上。关联教材,关注第9题,可能出现与课内小说知识同类考查、对比考查的情况。
5.信息类文本阅读部分,了解客观题的常见命题陷阱和设误方式,比如偷换概念、混淆是非、指代有误、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混淆时态、关系错位、说法绝对等。这些设误方式,多是选项的设题陷阱,对此应高度注意,烂熟于心,与原文信息仔细比对,免受干扰。常规“论述思路、结构、特点”“侧重点”“下定义”等基础题型不可忽略。运用文本观点信息分析文外情境材料题,必须结合文内材料,切不可“自言自语”。
6.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除词语、标点、修辞、语病、连贯、句式、补写句子等老题型外,对一些新题型也要有所涉及。
7.写作部分,关注时事热点,注重平时素材的积累,尽量用课内素材,显得亲切。精简课外素材,做到“少而精”,能够“化一为十”,单则素材,多角度转化运用。
注重思辨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体现。有明确的文体意识,除常规议论文写作之外,还要涉及常见应用文文体的训练。平时规范训练,注意卷面整洁。
8.训练答题速度,控制好平时考试的答题节奏,稳中求胜。
挖深挖透 保持心态
“每年的高考都会有新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此‘宗’即教材与课标。回归教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必备知识的二次梳理,更需要结合高考考查特点,有针对性地挖掘‘有用’的内容,让教材能够发挥‘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多鸟’的价值。”章老师说。
结束采访前,章老师特别提到,保持良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走过很远的路,现在距离梦想近在咫尺,同学们更当踔厉奋发。面对人生中的高考,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备考,更需要借智慧之长风,致万里之碧霄。祝愿每位同学,在高考之路上都能‘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