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人
古人喜花,不仅设宴赏花,吟诗赞咏,还将花绣在衣裳上,描在画里,绘在瓷器上。康熙十二花神杯正是其中翘楚。
杯上的花卉以水仙花开始,然后依次为迎春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月季花和梅花,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绘画,另一面题诗,诗句都出自唐诗。
每次翻看明清瓷器画册中的这组花卉杯,我就对康熙老儿满肚子意见,为什么不画上紫藤?我能理解好花太多,十二个月放不下,那么干脆翻倍,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不就可以放二十四种花了吗?要知道紫藤开花时像泉水喷涌,一嘟噜一嘟噜的倾泻而下,紫花如梦似幻,紫色云霞一般的灿烂炫目,自古以来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
在苏州博物馆的忠王府内,有紫藤一架,夭矫盘曲,鹤形龙势,相传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所植,故而雅称“文藤”,有四百多年树龄,人们赞其为“蒙茸一架自成林”。“文藤”花开时,如璎珞流苏,如紫玉悬垂,随风摇曳,极富古意,紫藤旁还有清末名臣端方的题刻“文衡山先生手植藤”。
位于北京的纪晓岚故居,即纪晓岚阅微草堂旧址,门前左侧亦有座紫藤花架,夏日紫花如云,引得众多游客前来拍照观赏。据藤下一石碑上的《紫藤碑记》载,此株紫藤系纪晓岚为纪念初恋情人亲植,至今已二百余载。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段对紫藤的描述:“其荫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袭人。”如今,手植者早已驾鹤西去,留下紫藤,引后人驻足遐想。
这株二百余年的纪藤,饱经风雨沧桑,阅历人间百态。近代作家老舍、曹禺、臧克家等都曾在此赏花赋诗,留下佳话。据说老舍先生第一次到晋阳饭庄品尝山西风味时,特地挑了前院南窗前的一张桌子就座,这里正面对着纪晓岚故居那架庭荫直泻而下的紫藤花。后来老舍留下一首诗来盛赞这紫藤花:“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紫藤的花可食用。花开季节,人们常将其采来,开水焯过,凉拌而食,熬粥、蒸食、制饼、煎炸等。紫藤花饼美味爽口,纪晓岚故居旁边的晋阳饭庄就有紫藤花饼这一道美味。
春末夏初,当紫藤花盛开,就到了吃藤萝饼的时候了。老北京的口味喜好枣泥,藤萝饼就是把月饼的枣泥馅换成了藤萝花。平日里吃惯了枣泥馅,藤萝饼有淡淡的花香气,正好能调节口味。
紫藤花饼的制作方法为:取含苞待放的紫藤花串,白糖腌制一周左右时间,以面点酥皮制作。还有一种藤萝饼是只留花瓣,洗净后用白糖、松子和小脂油丁拌均匀,用发面一层面、一层馅,像千层糕那样叠起来蒸,蒸好了切块吃。据唐鲁孙先生回忆:“那藤萝香和松子香糅合到一块儿,真是冷香绕舌满口甘沁。”
除了花可以吃之外,紫藤的根、茎皮、花、种子均可入药。
紫藤的花语为依依的思念,紫藤花开暮春,暮春时节总是带有些许的伤感和怀念。鲁迅在《伤逝》里,将深切的期待与窗外的紫藤糅合在一起,用紫藤花开喻义子君与涓生在一起的美好,而涓生对子君的怀念里永远包含院落里的紫藤。
不想错过再等一年,也为了不辜负紫藤花的美,我特地在谷雨之前到金山湖访紫藤,徘徊在清凉的紫藤长廊,想起川端康成说,这紫藤花最懂多愁善感。
紫藤与凌霄一样,也是落叶攀援的藤本植物。它先叶开花,花穗满垂,势如瀑布,灿若烟霞,缀以稀疏叶芽,姿态十分优美,很早就被中国人用作庭园、寺院的美化。《尔雅·释木》中有这样的描述:“其华紫色,作穗垂垂,人家以饰庭院。”
尤其在唐代,李唐自诩为老子李耳传人,神仙下凡。紫藤长寿,花开几百年不败,骨干嶙峋柔韧,花枝缭绕垂美,自带仙气,因此,唐朝的庙观里多植紫藤。
白居易在《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中,描写长安慈恩寺里的紫藤花:“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