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古瑾
这些年,“考证”一直是热门话题。许多人本着“技多不压身”的想法,利用业余时间考证,希望能够“一证傍身”,甚至“多证傍身”。有数据统计,就中级会计师这个职业资格证而言,2019年报考人数160万,2022年已增加到209万,教师资格证2022年的报名人数甚至高达1100多万人次,超过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
“考证热”“高烧不退”,背后的主要推手其实是就业压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少人视证书为能力的象征,认为多一张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的胜算,为此,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考证队伍中。与之相对应的,五花八门的考证市场也乱象丛生,一些机构批量发放已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外“巧立名目”,骗取钱财。“月入7000元不如考消防证,一个人养全家”……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类似这样考证培训的推广信息随处可见。这些机构多以容易考、行业紧缺、可兼职等为噱头,诱使更多人花钱参加培训。
“不可否认,考证的过程可以使人丰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取适合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但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市场上更是有一些‘山寨证书’,职场人考证还需擦亮眼睛。”我市一家重点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与各式各样的证书相比,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其实更关注员工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看重的是求职者与工作岗位的适配性,“拥有证书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相应的技能,职场人与其把精力放在证书上,不如练好专业基本功,提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这位业内人士建议,职场人在考证前,应该先查查证书的含金量,技能考证也一定要认准正规机构。
记者了解到,2021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共计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含准入类33项,水平评价类26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3项。这是在2017年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基础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结合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等情况进行的优化。出入境检疫处理人员资格、乡村兽医资格、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除与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关的职业工种外,73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部退出目录,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精算师、矿业权评估师、职业病诊断医师等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纳入目录。危险货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等涉及人员资格的行政许可事项作为准入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纳入目录。2021年版的目录与2017年相比,职业资格减少了68项,削减49%。
如何从正规渠道报考这些职业资格呢?市人社部门提醒,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或委托有关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以笔试为主。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可以报名。报考条件、报名信息可查询中国人事考试网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网站。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通过职业资格目录中相应实施部门(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技能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报名条件和安排,可联系职业资格目录中相应实施部门(单位)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