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宁华
在丹徒区宜城街道瑞丹花苑,说起魏海玉一家,认识的人都夸赞他们是“热心肠的人”,是文明家庭的典型。多年来,这个三口之家热心公益、积善立家、弘扬正能量,用爱心诠释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
“那一刻,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我想,我应该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时间过去快10年了,谈起自己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起因,魏海玉至今难忘当时的场景。魏海玉爱好摄影,经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摄友”外出采风。2014年的冬季,她与几名“摄友”在一处砖窑厂取景,无意间发现一堵断墙下有六七名儿童在晒太阳。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孩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有些孩子甚至是赤脚行走。后经询问得知,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砖窑厂的打工人员,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携家带口出来讨生计,大人们每日忙于烧窑搬砖,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来照看孩子。看到这些孩子们的境遇,现场的人都被深深地触动了。魏海玉拍摄了大量的孩子照片,回去后把这些照片整理配文发到了朋友圈,得到很多爱心人士关注,纷纷表示要捐钱捐物,献一份爱心。为了便于长期帮助这些孩子,魏海玉与几名“摄友”成立了“暖冬团队”,由此走上了公益慈善之路。
魏海玉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收入并不稳定,但这并不影响她从事公益事业,丈夫何增光对妻子的选择毫无怨言,“妇唱夫随”,全力支持。从2015年到2019年,魏海玉代表“暖冬团队”每年去砖窑厂探望孩子们不下30次,每次前去都带着现金、食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或者玩具。寒暑假期间,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给他们上课。何增光只要有空,就是“暖冬团队”的“专职”驾驶员、免费“搬运工”,是不可或缺的“编外人员”。
2019年底,砖窑厂关停,这些孩子跟着父母离开了镇江。5年时间,魏海玉拍摄了上万张照片,通过镜头凝聚公益的力量,传递一座城市的温度。她的公益摄影在各类摄影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也让“暖冬团队”的爱心故事广为人知,具有了一定的号召力、影响力。在丹徒区妇联举办的“新年微心愿”慈善活动中,魏海玉发动爱心人士为20名困难学子“圆梦”,原本计划每人发放价值300元的新年礼物,最后金额远远超过了预期。在这次活动中,“暖冬团队”结对了8名中小学生,魏海玉成为一名光荣的“社会妈妈”。“99公益”期间,魏海玉和丈夫何增光在丹徒区人民广场开展公益宣传活动,经过努力,为“99公益”筹集到爱心款1.3万元。2020年,在区妇联组织的“把爱带回家”活动中,魏海玉带病坚持走访了8户困难儿童家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她欣慰地按下快门。
值得一提的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何姗也热衷公益,随着学生社团去敬老院照顾老人,帮助自闭儿童等。用凡人善举诠释生活的真谛,用淳朴家风折射文明的光辉。2019年,魏海玉家庭荣获“镇江市最美家庭”称号;2022年,荣获“第三届镇江市文明家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