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悦之 朱研 马彦如)“头痛的感觉消失了,我感觉轻松多了。”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患者刘女士(化名)充满感激地对前来查房的神经外科主任陈波说道。日前,市一院神经外科成功为刘女士施神经导航+显微镜及内镜辅助下右侧颅内病损切除术,采用小骨窗开颅,避免了术中额窦打开,术后她恢复情况良好。
51岁的刘女士患右下肺腺癌术后3年多,在2月底出现头痛的症状,3月6日到市一院就诊后,经查头颅MRI,显示右侧额部颅内占位性病变,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经脑外科会诊,在讨论确定了手术方式之后,手术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决定由神经外科陈波团队为她实施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神经导航+显微镜及内镜辅助下右侧颅内病损切除术。手术由陈波主刀,在神经导航辅助定位下,采用双镜联合下锁孔入路,取下的骨瓣大小仅3x2.5cm。该手术采用小骨窗开颅,避免了术中额窦打开,大大降低了颅内感染发生的可能,同时术前及术中的神经导航精确定位了肿瘤的位置及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关系,避免了矢状窦及引流静脉的损伤。最后陈波还贴心地为她将手术切口隐藏在发际线内。
“在导航指引下,对界限不清的病灶进行手术,可以降低手术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陈波介绍,过去同样的手术需要开头颅,现在小骨窗开颅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还大大降低了颅内感染发生的可能。应用神经导航指导颅内病变手术,扩大了术者的可视范围,使手术更加准确顺利,病变切除更加彻底,并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但是手术难度更大,“锁孔内可操作空间小,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才能操作。”此外,并非所有的脑肿瘤都适合采用该手术方式,如边界不明显的胶质瘤就不适合。
脑内深部病灶进行手术,因暴露困难,操作空间狭小,周边解剖结构关系复杂,对功能区及血管保护要求较高。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技术的顺利开展,市一院神经外科已成功为40多位颅内动脉瘤、海绵窦血管瘤、脑膜瘤患者切除了病灶。下一步将通过开展可视通道技术,在最小的创伤下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