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笪伟
《镇江1937》是80后镇江人王玥历时5年创作、出版完成的一部融入镇江近代史元素的小说。王玥是城市建设系统的工作人员,小街一片,是她的党员责任区,多年来,她无数次行走在博物馆、镇江商会、伯先公园这一条古老的街道上,总能“听”到数不尽的镇江故事。日前,书作者王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历史的十字路口
小说以1937年前后的镇江为背景,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记录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一对金氏兄妹的故事。
扬州金家玉器行的老爷金承恩在10年前意外身亡,撇下妻子柳茗伶和13岁的儿子金亦恭、5岁的女儿金绮梅。在庞大的遗产面前,柳茗伶被蓄意中伤、无法继续在扬州立足,只得带着一双儿女投奔镇江娘家。
10年后,金亦恭已从名医马泽仁门下顺利满师,开办了属于自己的精诚医馆,并与镇江慈仁堂中药店的老板徐贤仁之幼女徐璐瑶成婚。由于经他治疗后,一些疑难病患最终痊愈,金亦恭成为镇江名医的后起之秀,名气日益增大,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好医生,同时给妻子和妹妹以安稳的生活。在岳父的提携下,金亦恭进入商会,结识了商会会长陆小波,还参与了商会的冬赈、为穷苦百姓义诊,甚至还治愈了一个白人小孩儿的罕见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医正名。
而妹妹金绮梅,也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商会的另外一位新人王富相识。王富师从茅山惠心白道长,勤劳踏实同时交游广阔,金绮梅在与他的交往过程中,先后认识了管眷国、陈天民、陈天乐等朋友,开阔了视野。
战争即将来临,百姓四处躲藏,大批难民来到镇江,以陆小波为首的镇江商会会长,组织前来逃难的难民渡江避难,几十万人顺利逃亡。当战争的炮火打响,生旦净末丑各路角色纷纷粉墨登场:有出卖镇江人民、为日本人发射信号、最终暴露而被处死的蒋爱义;有长天之上,放弃生机,毅然驾机冲向头号敌机,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陈天民;有将生死置之度外,更名换姓,以“半仙”之名打入日本人内部,最后被杀害分尸的管眷国……
在1937年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选取了属于自己的不同走向。
新中国成立后,镇江城涅槃重生,医院筹建中医外科,人手奇缺,陆小波归来,打探到金亦恭行踪,邀其出山,金亦恭欣然允诺,遂回归镇江着手创立之事。其子金许仁,热气腾腾地投入了“赤脚医生”的行列,开启了新一代的中医传承。
镇江名医金亦恭在留下独家秘方150余张后含笑而逝,完成了属于他的历史使命。
自己的两个执念
“构思《镇江1937》这本长篇小说,源于自己的两个执念。”王玥说,“其一,与我的家族故事相关。我的舅祖父是镇江江滨医院中医外科的创办人金伯恭,我的祖母是他的妹妹,闺名中有一 ‘梅’字。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和祖母一起度过的。她常常跟我讲述她的幼时经历,比如外曾祖父的触柱而亡,外曾祖母于逃难中惊吓过度而死,以及舅祖父20多岁便年少成名、养家糊口的种种艰辛。及至后来,舅祖父因使用药物双耳失聪,却仍坚持着不放弃中医,更是令人敬佩。”
这些事情,以现代人的眼光看,简直离奇到不可思议,王玥说,但是祖母那一代人,都曾实实在在的经历过,委实值得书写。
新中国成立后,王玥舅祖父住的房子是医院的系统房,楼梯是木结构的,她至今都能回忆起趴在他家楼梯板的大罅隙往下面看的情景,还有舅祖父家无数的绿色植物。这些记忆,曲折零碎,如真似梦,但是最后都成为王玥《镇江1937》的素材。
“另外一个执念,是有关镇江这个城市的。”王玥说,大约在2016年,在烈士陵园工作的朋友包女士请我帮她修改一篇演讲稿,演讲稿中的人物就是空军英雄陈怀民。
拿到初稿的时候,王玥讶异了,难以置信,数十年前的镇江,竟然生长过这样一位年轻人,韶华年岁,用血肉之躯与敌机同归于尽,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不曾有过的!“身为镇江人,我对这位英雄竟一无所知。那一夜,我辗转难眠,我想知道,像这样的英雄,镇江究竟有多少?”
包女士将所存的资料借阅于她,计《北固英烈颂》《抗日战争》《为了解放》等,有10本之多,每一本都让人潸然泪下。英雄事迹令人动容的同时也引发了王玥的思考,这些英勇而细碎的史实,若进行一些艺术加工,镶嵌在一个长篇故事里面,是否更有利于传播?
基于这两个初衷,王玥将舅祖父和祖母的生平时间线适当前移,又搜集了1937年前后的诸多史料进行艺术加工,使得镇江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人物与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有了交集,增强了个体故事的可读性,从而诞生了《镇江1937》。
“通过这一部小说,我希望每位镇江人都可以记住那个年代,记住那些苦难的岁月,和为我们献出生命的有名、无名英雄们!”王玥说。
“故事”背后的故事
创作一本小说需要消耗巨大的时间精力,也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像《镇江1937》这种包含地方故事的文学作品。
记者了解到,从创作立项伊始,《镇江1937》就受到了市文联、市作协诸领导、老师的支持,在史料素材的搜集上,镇江文史群的多位老师都给了王玥无私的帮助。
在清样定稿付印前夕,责编给王玥看了封面设计大样,书名采用的是电脑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裴伟老师认为,这样的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会令小说封面失去个性魅力,转而请他的好友——镇江中泠印社副社长汤真洪老师为之书写“镇江1937”几个字。汤老师虽与王玥素未谋面,然慨然应允,写了好几种风格的书名供其挑选,王玥选择了最具苍凉意蕴的一款,像饱经风霜的遒劲老树,深深扎根于鲜血凝固的赭红色封面,意喻铭记与悼念。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素描插图,由镇江东吴书画院的张洪良院长为之量身订做,前后费时一月,除大兴池现已不存,按旧照描绘外,其余皆为实景画,几易其稿,力求真实。
《镇江1937》之外,是许多为宣传镇江而不遗余力的镇江人,也是另外一个故事。
《镇江沦陷记》整理者、我国航空光学精密仪器及精密机械专家嵇钧生先生点评,“1937年是镇江人民不能忘记的年代。作者王玥通过金家两兄妹的家庭恩怨故事穿插了当时的一些历史事件,如冬赈、日机轰炸、蒋家间谍事件、镇江沦陷后的日冦肆虐罪行等等,描述了镇江沦陷前后一个普通家庭的演变,也适当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主流人物(如陆小波)的动态。全书22.3万字,还附有多幅插图,是值得一阅的。”
无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太湖》杂志主编苏迅说,作品中融合镇江地方文化元素,使小说具有了极强辨识度。“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也可以是一座城市的方志。”
本周,《镇江1937》已在全国上架,镇江梦溪书城各分点均有销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