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9日
第011版:江花·专栏

江苏的夜晚

■ 文/高小琪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搜,说江苏是“早睡早起的省”。起因是有游客赴苏州旅游,发现天刚黑不久,街上就人烟稀少,仿佛宵禁了一般。

知情者纷纷出来做证,江苏的商场只开到晚间九点半,饭店九点之后就没有厨子了,除了个别酒吧烧烤店还亮着灯,整条街都是黑的。过了零点走在街上,连打车都费劲。

按照2020年全国重点城市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显示,长沙、重庆、成都的消费收入比都高达68%以上,而南京、苏州、无锡仅有54%左右——这其中还包括比其他城市高出四五个点的教育消费。

网友大为疑惑:要论经济发达,江苏GDP总量仅次于广东、人均仅次于京沪,荷包里从不差钱;要论气候温度,江苏冷热适宜,既没有东北的肃杀也没有岭南的潮湿;要论吃喝玩乐,世人皆知有六朝金粉地、姑苏繁华图,烟花三月还要下扬州。如此完美的夜生活“温床”,却滋养不出一座如长沙、武汉、成都般夜经济繁华的城市。

究竟江苏人的夜晚都在哪里?我统计了一下相关评论,发现大致有三个去处:加班、回家、上补习。其中加班占比相对较少,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显示,江苏的城市没有一个进入全国前十,苏州和无锡曾跻身于“节假日加班排行榜”,南京则在前几年偶尔进入过榜单。总的来说,江苏并不是一个崇尚996的“工作内卷”省份。

那么准点下班之后,江苏人为什么都回家了呢?我又查阅到一份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校外教育参与率的调查,显示全国平均参与率为47.2%,东北部为66.0%。东部为49.9%,而江苏为74%。实际上江苏的未成年人数量占比仅有18%左右,在全国排名并不靠前,但正是这每家一两个的“宝贝疙瘩”,倾注了江苏家长全部的心血与时间。

大部分家有学子的江苏人的晚间生活,都是充实而紧凑的。下班后要买菜做饭,给孩子准备一顿营养均衡、荤素调和的晚餐,然后送去补习班、兴趣班或者在家“伴学”。直到十点多孩子入睡才切换回“个人模式”,洗漱上床再处理点工作或者玩会儿手机,就要赶紧养精蓄锐,以迎接六七个小时后马不停蹄的清晨。

那些尚未走入婚姻的年轻人呢?在微博评论上有许多人晒出了自己与家人的聊天记录,无论是外出游玩还是友人相聚,人们普遍认为活动应当结束在晚上十点前,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点,家人就会开始焦虑和催促,甚至有许多家长认为“凌晨只有问题青年才会在大街上游荡”。

但评论立刻补充,只要待在家里,哪怕熬夜看书看剧或者打游戏,家长都不会过多干预——看来夜生活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入睡时间,而是安全焦虑。然而作为全国治安最好的省份之一,2022年江苏的群众安全感指数已经达到了99.5%,所以这份焦虑恐怕也不是针对犯罪率,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不踏实感。

无论如何,这样严苛的管束让年轻人也形成了一套稳定的作息时间表和秩序范式,不仅生物钟会在合适的时间提醒你应该休息,内心的道德约束也会时刻提醒你要做一个“正经人”。

与苏州只差两个纬度、与南京日落只差一刻钟的长沙,可以堵车堵到凌晨三点;入夜后户外逼近零度的西安,钟楼与南门夜市人山人海;如果说重庆的夏天只有夜晚才能出门,那么四十度的苏南也不遑多让。气候与地理从来不是夜生活的唯一指导,习惯才是。

没有热闹夜晚的江苏,注定要拥有热闹的清晨。从江南到江北,菜场老板们四点不到就运菜进城,妈妈们五点半就要起床准备早饭,小区道路上随处可见晨跑的人群,七点不到的高架上已经堵得水泄不通,等着上沪宁高速的大货车排成长龙,一早到单位的职员们已经在九点续上了第二杯茶。

事实上,江苏的旅游指数、游戏用户比例甚至人均电影票房都排得进全国前三,在吃喝玩乐上从不落于人后。只是在这爿鱼米之乡流淌了数千年的江南农耕文化,以及被民营经济、乡镇企业浸润了数十年的勤劳品德,令江苏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习惯了奔跑。

比起“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踏实的江苏人更相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日之计在于晨”,更渴望通过双手获得更好的生活,通过更好的生活获得安全感与人生价值。克制、自律,延迟满足之下的自得其乐,不也是独具一格的“江苏精神”么。

2023-03-19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41146.html 1 3 江苏的夜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