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6日
第011版:妙高台

大器晚成的清代举人茅谦

茅谦创办的《南洋官报》

茅谦撰写的《水利刍议》 图:朱昌勤 提供

文/朱昌勤

茅谦是桥梁学家茅以升的祖父,他博学多才,为清代学者、诗文家,46岁才考中举人,是镇江历史上一位有作为、敢担当的文化人。

茅谦大器晚成并非年轻时无所作为,他在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和抱负。茅谦(1848-1917)生于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聪颖过人,喜欢读书,先跟着经学家柳兴恩先生研习经学,后又拜在举人杨履泰的门下,研精算术、天文。20岁时茅谦就考取了秀才。秀才虽然享受了一些读书带来的特权,但却不能出仕为官,只能凭名号作为读书人的一种谋生手段,于是茅谦开始租屋授徒,以教学带徒为生。

光绪二十年(1894年)茅谦终于考中举人。在清代中举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据载,清朝每年平均产生550多名举人,但再平均到每个县,一年都出不了一个举人。中举后也就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茅谦并没有太在意功名利禄,1895年春,他去北京参加会试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中方失败,康有为联合各省举人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茅谦不但签了名,还参加了初稿的拟订,充分彰显一个文人学者的风骨与民族担当。

茅谦中举后仍然不失读书人本色,他的第一任职位是高淳县学任训导,负责教育工作。湖南学使张燮钧慕其才,请他充当幕僚,其间他游历湖南、安徽等地,洞察世变,对中外政教得失进行比较,著有大量的论文和专著,陈述办教育的重要性。后来,江宁知县闻其重视办教育,聘请他到南京主持师范学校。“公车上书”失败后,茅谦回乡迁居南京,创办了养正小学和达材师范学堂,在镇江他又与丝绸业巨子曹森合办了城南学校,有史学者认为,创办的学校为南门小学的前身。

茅谦在南京主持师范学校期间,创办了《南洋官报》。据史料载,《南洋官报》是由设立于南京的南洋官报局出版的一份官报,与北方的《北洋官报》遥相呼应,是继《北洋官报》之后的又一重要报章,在清末民初影响很大,发行全国各个省份。光绪三十年(1904)正月初一《南洋官报》发创刊号,茅谦本人撰写的创刊序言,引史论今,寓意深远,得到进士、两江总督樊增祥的赏识。《南洋官报》虽为江南的一大官报,有比较强烈的官办色彩,但在茅谦的主持下,办得还算比较灵活,版面设计、栏目设计均比《北洋官报》强,该报能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增设栏目,使内容更贴近社会。

博学多才的茅谦还是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水利专家,早在光绪年间,在担任湖南学使张燮钧的幕僚时,他对三湘水利进行考察研究,写了《论湘皖水利》文章,并远游河北、河南、安徽等地作水利考察。后来他撰写的《水利刍议》一书,至今还珍藏在北京图书馆。晚年茅谦在广东任图书馆馆长时,对治理水患提出了疏海口、控江身、掘沟渠、并湖荡的建议,收到一定成效。

茅谦的贡献还在于他传承良好家风,教育后代有方。茅谦中举后虽然当过小官,但由于时势动荡,茅谦从不受贿,又经常将自己的财物拿出来捐助他创办的学校,因此茅家一直比较清贫。茅谦写过一句诗“可怜我亦磨穿铁,橐笔飘零渐白头”,既反映了晚年奔波劳碌也看出当时茅家的清贫。茅谦共有过五个子女,但最后只剩下三个儿子,茅乃登、茅乃封和茅乃经。三个儿子中,茅乃登和茅乃封都参加了辛亥革命,亲历南京光复。

在上两代人的影响下,茅乃登的三个儿子茅以南、茅以升和茅以新从小便有自己的梦想,希冀寻求科技救国之路。茅以南去日本留学,他的两位弟弟获公费奖学金赴美国留学。孙儿茅以升备受祖父茅谦的宠爱,祖父早就盼望他成为有用之才。茅以升出国前祖父送他一首诗:“汝齿才逾弱冠年,有儿觅枣戏亲前。骁腾绝旨研金辂,渺弥由旬坐铁船……万国强权还祖社,五年博士慰重堂。白云无恙山河在,好去安心励就将。”在祖父茅谦的激励下,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努力为祖国服务,成为了著名的桥梁学家。

2023-03-16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40571.html 1 3 大器晚成的清代举人茅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