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宁华
“怀自强之心、立弘毅之志”,这是凌蓉从上一辈身上继承的家风。事实上,也正是这种自强自立的家庭印记,让这个经历苦难的家庭迎来了尊重与幸福。前不久,凌蓉家庭获得“第三届镇江市文明家庭”称号。
凌蓉,女,1996年出生,丹徒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2020年,她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战“疫”最前沿,是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成员,被分配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工作,并一度前往武汉市肺科医院ICU支援,救治那里危重症患者。ICU被称作抗疫“一线中的一线”,是病毒感染的高风险区,这里收治的大多数是带有气管插管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需要经常给患者吸痰、做口腔护理和留取咽拭子标本等护理操作,稍有不慎就会被传染。凌蓉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工作1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经常因胸闷感到头晕目眩,但她都咬牙坚持下来。援湖北那年,凌蓉只有23岁,是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逆行者”。她的坚强不仅感动了患者,也感染了同行。在人们眼里,这个“小妹妹”不愧为一名“白衣战士”、一朵“铿锵玫瑰”。由于在援湖北期间的出色表现,凌蓉先后获省卫健委及省人力资源厅嘉奖表彰;获武汉市肺科医院“荣誉职工”称号;获镇江市“最美逆行者”称号;获镇江市“十佳护士”称号;获镇江市“疫情防控好青年”称号;2020年获新冠疫情防控类“镇江好人(大爱之星)”称号。
凌蓉家在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汪甲村,属于茅山老区。疫情防控期间,父亲凌志祥作为汪甲村6组组长,带领村民们24小时值班巡逻站岗、给村民测量体温、挨家挨户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由于连轴工作,太过辛劳,诱发了他腰部顽疾。凌志祥年轻时曾在某高炮部队服役,是一名十分出色的军人。退伍回乡后,在家乡用电站工作过,一次不慎从电线杆上跌落,摔伤脊柱,造成终身残疾。两年后,他又遭遇一场车祸,多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一家4口人全靠母亲凌六妹务农维持生计。尽管生活给予这个家庭一次又一次磨难,但是他们始终坚强面对,不等不靠不要,积极乐观地生活,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父辈们坚毅的性格,自强的品性,时刻影响着凌蓉和姐姐凌薇。凌蓉从小学习成绩优秀,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早早走上工作岗位。姐姐凌薇中学毕业后,从打工到创业,在常州开办了一家实体企业,吸纳带动就业20多人。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企业停工歇业将近一年,但她照常发放员工工资。她说,企业难,员工养家更难,不给工资不是把员工往火坑里推吗?
“一个人只有自强自立,才能做到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凌蓉说,这是家庭留给她的最宝贵的人生感悟与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