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驰川)“她很可能是镇江人,希望她能找到家人团聚。”近日,寻亲志愿者邓冬妮向晚报帮你忙求助,帮辽宁鞍山69岁女子李秀娟寻找镇江的亲人,各种信息显示,李秀娟可能是常州金坛或镇江丹阳人。
记者电话联系了李秀娟,她告诉记者,1958年10月,她可能被家人遗弃在上海,被好心人送到上海某福利院,之后她被送到辽宁,并被鞍山的养父母收养。因为不是北方口音,李秀娟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一直有寻亲的愿望,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32岁那年,她开始寻找亲人。由于当初以为自己是上海人,李秀娟一直在上海范围内寻找,始终无果。
对于自己的出生日期,李秀娟找到两种说法。她查阅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收养儿童档案,显示她出生于1954年3月17日(农历二月十三),1958年9月25日上午被弃在上海南码头汤罐弄口,后被送到上海福利院,“因为当年我身上有一张字条,写着‘1954年阴历2月13日生,吃过夜饭(方言)养的,今年四周岁’字样。”此外,福利院收养记录显示她生于1955年3月24日。李秀娟认为1954年的说法更可靠,她的身份证登记为1954年出生。
前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李秀娟做了基因分布分析,在常州金坛、镇江丹阳,确定为江苏人,父母中一方为常州人(概率在95%),另一方可能是来自盐城或者南通。通过基因分布分析,李秀娟找到了丹阳的张先生一家,为她的三代或以上血亲,但由于缺少老一辈的信息,张先生未能帮李秀娟找到近亲。
李秀娟被遗弃时,穿着红大格子女式罩衫,黑底红格子短棉袄,黄细小格子单衫裤,赤脚,蓝布面鞋子,鞋头上做花,鞋头补过。被送到福利院时身穿家织布无领蓝花上衣,在衣服前身有红色线绣着的名字“小新”字样,但这件衣服可能不是她的。
刚到养父母家时,李秀娟不太会走路,没有头发,整日喊着“姆妈”(妈妈)“嘎一”(回家)等词语,把鞋子叫“孩子”(音译)。长大后,李秀娟的头发是自然卷,下巴有一条刀印,右耳根有疤,身高1.68米,但刀印和疤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受伤留下的。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很多好心人提供线索,一位丹阳市珥陵镇云林地区人说,当地妈妈叫“姆妈”、鞋子叫“孩子”、晚饭叫“夜饭”。综合分析李秀娟的老家可能就在丹阳和金坛交界处。
寻亲的三十多年来,李秀娟结识了很多寻亲人和志愿者,她帮助11位像她一样的人找到家。9年前李秀娟做了甲状腺癌手术,现在又复发了,她的先生已不幸去世,她越来越想找到亲人。去年3月,广东志愿者邓冬妮在得知了李秀娟的事情后,积极主动联系警方和媒体帮忙寻找,“亲人分离让人陷入无限痛苦,希望李阿姨能早日找到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