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兴楼的回忆
□ 莲叶下的浮萍
提起“同兴楼”,老镇江都会回忆起当年它扎根于大市口,店外车水马龙,店内人声鼎沸,热气腾腾的繁华景象。
我当年常常跟在我母亲身后来同兴楼,那是我记忆中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
来到店内,我母亲先找到一张桌子让我坐在那里,然后她去排队买筹子,买了筹子才好凭它取各种自选的食物。
我最喜欢同兴楼的赤豆糊,赤豆与米混合均匀,再配上些许桂花,喝一口唇齿溢香。再来一笼冒着热气的蟹黄汤包,趁热用筷子夹住薄薄的皮,放在小碟子里,低头用嘴轻轻一咬,吸一口汤汁,那感觉,那美味,如今我再也找不回来了。
那时候物价真便宜,一碗赤豆糊好像只需2分钱,那时候的人也很善良,我母亲好像也从未担心过,她将几岁的女儿放在一边,会不会被人贩子拐走……
浮玉麻油的
变与“便”
□ 三水告
在镇江,除了恒顺香醋享誉全国,浮玉麻油也有较高知名度。“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浮玉麻油,对镇江人来说有着太多的回忆和故事。
“滴两滴麻油”!相信镇江人都听过这句老话。依稀记得小时候,每每吃面条、饺子时,母亲都会滴上几滴,满屋飘香,至今难忘。逢年过节,父母还会买上些许带回老家送长辈。这个习惯至今依然保留,之所以还在,是因为大家伙儿觉得这个麻油的香味纯正,其他品牌的麻油吃不出这种味儿!
20多年过去了, 浮玉麻油的香味一直没变,唯一变的是,以前过年都是大包小包拎回去,现在更便捷了,回老家前,我会提前在网上买好,等我们到家,麻油已在饭桌上“等候”!大家都觉得:有了它,年夜饭才更香!
镇江市糕点厂的“小吃刮”
□ 毛豆
幼年跟着大人搬了几次家,尚友新村、贺家弄、酒海街……可总围着正东路贺家弄196号打转,那里是原镇江市糕点厂(现镇江市京口真江糕点食品厂)的地址。
小时不识节令,贺家弄巷口摊点上,适时出现的糕点厂“小吃刮”,让各个节日变得令人期盼且记忆深刻。
外公是美食家,糕点厂摊点是他常常光顾的地方。外公的饼干罐子里也总是能“变”出各种美味:中秋节沉甸甸的月饼,饼皮上的油把包装纸浸成透明,五仁的,一切四块,家里五口人不够分,那就再切一只椒盐的;大京果小京果京果粉,还是小京果最甜;蛋黄酥要慢点啃,否则“天花板”会破;云片糕、雪片糕、桃片糕,小心翼翼一片一片撕下来吃,像是吃了半本作业;芝麻切片更是过年才会进门,白芝麻、黑芝麻,每年冬天降温受凉我就会喉咙疼,外婆看看我,笑眯眯地说:“吃茶饭不香,逮起芝麻糖来,一块接一块。”
有一次买了糕点厂的蛋黄酥到办公室,年轻的同事都不大肯吃,说这个好长肉。老主任尝了两块,突然眼圈红红地说,有一年腰椎间盘手术后趴在床上两个月,家里姐姐们轮流照顾他,就给他买这个蛋黄酥吃。
这些老字号,陪伴了、滋润了一代又一代镇江人,它们赋予了我们多少人间滋味、岁月情怀啊。
大西路上的
广新茶叶店
□ 孙建平
我最早买茶叶,大概是在大西路的广新茶叶店,距离今天好像是30多年的时间了。我初买茶叶,都是买茶叶末子,几毛钱就可以买许多。包装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小小的纸袋,印有广新茶叶店的字样。我那时年轻,收入也不高,对于喝茶没有任何讲究,有个茶叶末子喝喝,就已经很好了。
我要感谢广新茶叶店的是,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几十年来,我不可一日无茶,白开水是坚决不碰的。到了任何地方,泡上一杯茶,就觉得生活非常美好。很多时候,我喝茶,就当作喝酒一样来迷醉自己的。
今天的茶叶市场,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盛极一时的广新茶叶店,也已经没有了当日的辉煌。现在,我每次在大西路上走过,到了广新茶叶店门口的时候,都会多看它几眼,那种感觉,和我看到它的旁边也曾盛极一时的谢馥春和鼎大祥是一样的。
各地亲友
偏爱宴春肴肉
□ 海纳百川
我们大家庭的亲友都偏爱镇江宴春的肴肉。
除了夏季,我到外地探亲访友,一般都会带上宴春肴肉。外地亲友到镇江来,请他们品尝宴春肴肉也是必选美食,亲友们都会赞不绝口。他们离开镇江时,宴春肴肉是必带礼品。作为礼品,我们必选宴春肴肉。而且,为了保证肴肉的正宗品质,我每次都在宴春老店及分店购买。
我表姐夫妇认识宴春食品公司生产基地的一位会计,每次我们去外地参加亲友的婚丧活动,都是与他们一起去按批发价成箱采购作为礼品。2021年元旦期间,两个儿子为我在镇江举行70岁生日庆祝活动,请了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亲友到镇江游览名胜古迹、品尝地方美食,其中当然包括宴春肴肉。他们在镇江三天两夜,回程前,我的表姐夫妇特地到生产基地自掏腰包买了几大箱宴春肴肉作为礼品送给所有的亲友。
买布料做衣服
就去鼎大祥
□ 白了个白
镇江“十佳”网红打卡地,老字号鼎大祥榜上有名。我想他们打卡的地方应该是大西路的那家老店吧。据说“鼎大祥”寓意“三足鼎立,以义生祥”,真是好名字。
小时候,过年或者家里有重要的喜事,妈妈就会带着我来鼎大祥买布料做衣服,柜台上一卷卷布料排着长队,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很快就让人失去了主张,这时候,营业员阿姨就会自信满满地站在我们面前,上下打量一番,一边介绍一边扯着布料往自己身上比画,营业员五官漂亮,化着妆,随便哪段布料比在她们身上都很好看,这样就更犹豫了。当然,看她们裁布料也是种享受。
做衣服的裁缝就在店里,脖子上挂着一条软尺,耳朵上别着一支铅笔,桌上有一本白纸装订起来的本子,边给顾客量尺寸边在本子上画着数字。以前的人瘦,经常听到的都是“不要放太大啊,垮了不好看”。当时做衣服的顾客很多,裁缝只顾接单,其实根本忙不过来,一般按照约定的时间去取衣服大多会白跑一趟,裁缝总是说“再过两天,明儿肯定做你的”。
我与恒顺的缘
□ 潘熔生
我和恒顺缘来已久。
记得小时候,家里过年走亲戚备饭的时候,总会放上一瓶金梅牌的醋,吃起来酸而不涩,醇香浓郁,肴肉和牛肉等熟菜蘸上一点醋那真是满足味蕾的“极致”享受!后来知道原来金梅牌的醋是我们镇江本地的恒顺醋。
初中的时候,家乡荣炳有一个酒厂,最初的时候是生产白酒和橘子水饮料,后来被恒顺收购,也生产醋了,每次走到这里醋味飘香,使人神清目明。这成了我中学时代美好的回忆。
工作之后,每次去外地看望朋友,都会带上镇江的恒顺醋,外地的朋友也很喜欢镇江的恒顺醋。3年前,我去西藏支教,认识了很多西藏同胞,也把我们镇江的恒顺醋带给他们尝尝,他们对此赞不绝口,念念不忘,恒顺醋也成为民族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没想到它还有如此大的作用!
现如今我已经回到镇江工作,我和恒顺醋的缘还会继续。
光阴的故事
□ 周序维
全国第一家亨得利钟表店1915年在镇江创办,后来亨得利先后在全国开了60多家。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镇江亨得利的经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镇江亨得利的店堂正中有一个落地大钟,约莫一人高,红木外壳,端庄大气。长长的挂锤左右摆动,均匀而有力。修理师傅都以它为标准时间来校验钟表。
记得祖父的生日是正月初二。每到这一天,一大家子总要聚在一起,为老人家祝寿,亲情满满,其乐融融。午饭后一家人还会到照相馆去拍一张全家福。
今年的正月初二,我翻出当年的老照片,不禁联想到亨得利的落地钟。噢,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唯有钟表的嘀嗒声,还在不停地向世人讲述老字号“光阴的故事”。
最难忘丹阳
金鸡饭店的阳春面
□ 束玉华
创建于1930年的丹阳金鸡饭店,历经近百年的奋斗依然那么辉煌,去丹阳很多人喜欢到位于贤桥广场南侧的金鸡饭店吃上一碗阳春面,再切几块肴肉,肚子大的再来2个三丁包。那是吃的一个爽!我的喜欢缘于小时候跟大人进城,偶尔去吃一碗,就忘不掉了那味。后来工作在城里,那更是三天两头,约上同学去品尝。现在镇江市区,回到丹阳也去尝尝,体会一下儿时的滋味。欢迎喜欢吃面条的同志去品尝,还有蟹黄汤包在等你喽!
(本版整理: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