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不坏”的醇香
□ 陈辉
镇江恒顺香醋蜚声中外,深入镇江人的基因。
小时候过年前拎着大桶小桶到中山西路的恒顺酱醋厂排队打酱油,打醋,那壮观场面,年年过年时总会和家人津津有味地回忆起来依然觉得非常亲切!后来带过小朋友参观过醋厂车间,参观过醋博物馆,领略到了百年醋厂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的勃勃生机倍感欣喜!醋碟是镇江人餐饮的必备,外出旅游总是习惯带上小瓶吸管醋以慰思乡之情,我更是钟情于恒顺的蜂蜜醋,那醇厚的醋味中的丝丝甜滑,令我舍不得下咽……它也成了我馈赠镇江以外亲朋好友的同学的首选礼物!尤为惊喜的是在老师的朋友圈看到她学生毕业三十年聚会定制个性纪念醋,“摆不坏”的醇香衬托桃李满天下,寄语纯真同学情,这不正是最美的镇江情怀吗?我坚信镇江“三怪”之一的恒顺香醋在滚滚历史洪流中一定会坚守本心,永立潮头!
特殊的情缘
百年恒顺
□ 花瓣飘香
我对恒顺有着特殊的情缘 ,我的母亲就是恒顺酱醋厂的一名职工。常听妈妈说,恒顺,源自佛家《华严经》恒顺众生,意为永远顺遂众生之善性所需。1840年,丹徒人朱兆怀秉承“恒顺众生”经营理念创立“朱恒顺糟坊”,由此开启“百年恒顺”发展征程。
儿时的我时常放学后来到妈妈工作的地方等待母亲一起回家,看到那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一缸缸酱菜、酱油,闻到空气中涌动着一股股芬芳的醋香,真是令人惬意。
谢馥春桂花头油
□ 史宗海
镇江有条大西路,当年是江苏省第一条柏油马路,“洋气”的代名词。老字号“谢馥春”便坐落在这大西路上,传统工艺的各种美妆护肤产品,沾染上大西路的洋气,备受镇江市民追捧。
我妻家有一位洋气老太太,刚进腊月便发微信给我们:“丫头(指我妻子),现在外面疫情严重,要多保重身体,不可过于劳累。待情况好转,盼你前往谢馥春,替我购买两瓶桂花头油。奶奶。”
前几日,终于赶在春节前将两个塑料小瓶送到奶奶手中。谢馥春产品有两种包装,一种十分华丽,多在景点销售,一种简单质朴,只在老店有售。而她老人家只相信这种简易包装的,正宗!
有了新的桂花头油,老人家十分开心,从洗漱台上拿出已经见底的旧油说道:“这么多年啦,只用得惯谢馥春的头油,幸好你们买来了,总算不用蓬头垢面过春节啦!”
后来,我看着自家洗漱台上那几罐啫喱、发蜡总会想:啥时候我也买点桂花头油使使?
“老镇江”新年的
仪式感
□ 王语
在我外公外婆那一辈,春节之前一定要做套新衣服,初一那天穿上身,象征新年有个新气象。他们钟爱的那家服装店就是大西路上的鼎大祥。
外婆说,她年轻时候鼎大祥非常受欢迎,谁家姑娘平时能去那儿做身衣服,要引别人羡慕好久。在鼎大祥的门店里,还可以亲手摸到上百种布料,其中真丝布料就有数十种。裁缝师傅会根据每个人的肤色、身材特点,推荐不同的布料与花色。皮尺、剪刀、熨斗是鼎大祥师傅的“三件宝”,做出来的衣服特别合身。
念念不忘
丹阳封缸酒
□ 任德发
1984年是我市产品创优的丰收年,10月初的一天下午,召开了庆功大会,晚上在河滨饭店招待便饭。那天我和几个同志负责安排接待。饭前,遇到了丹阳酒厂邱厂长,他说,今年我们厂产品双喜临门,奉上名酒每桌一瓶。于是乎,饭局变成了酒宴。
晚宴过后,邱厂长找我说,“你这个司宴官没有吃好饭,更没有喝我们的酒,还有几瓶交给你来处理,但你必须带一瓶回家尝尝。”我也就恭敬变为从命了。
当年那瓶酒滋味难忘,包装美观,淡黄瓷质,梅瓶式样。一对丹阳石刻上方标注酒名,反面有书法体“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春”,瓶肩部是商标和优质图案,至今还珍藏在家。
丹阳封缸酒,传承久远,荣誉众多,愿它永远辉煌。
糕点厂的一口难忘
□ 阿圆
每到中秋节,镇江家家户户的茶几上,不难看见月饼的身影。相比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广式月饼,“老镇江”们至今已久好上一口让人齿颊留香的苏式月饼。
镇江糕点厂做出来的月饼很讲究,饼皮要被擀成一层一层的,这直接决定着月饼的口感,馅料一般是五仁、椒盐、豆沙、火腿这几种。奶奶最喜欢吃镇江糕点厂的椒盐月饼,咸甜适口,酥脆掉渣。奶奶说,镇江糕点厂的月饼到现在还是保留着以前的味道,在其他地方买不到,所以她每年中秋都要专门跑一趟去买一些,寄给亲朋好友,分给儿女子孙。对我来说,镇江糕点厂的月饼,就是家和童年的味道。
无醋不欢
□木木日辰
我是镇江女婿,也算是半个镇江人了。最初认识镇江是从恒顺香醋开始的。结婚十余年来,我对镇江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爱上它独特的美丽和安静。
记得儿时,家里吃醋就两个牌子,山西老陈醋和镇江恒顺香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成为镇江女婿后,饭桌上总少不了恒顺香醋。生活在江南更能体会到无醋不欢的感受。无论是吃酸辣粉、螺蛳粉、火锅、抄手,还是肠粉、虾饺皇……必须蘸一口恒顺香醋,更能把小吃的鲜美留在口中,留在味蕾。镇江香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入口微甜,就像这座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一样,需要慢慢感受,慢慢品读它不一样的韵味。
我印象中的
宴春酒楼
□刘寅
80后的我,小时候住在宝塔路那一带。那时候的宴春可是大家心中的“爱马仕”,如果哪家有点喜事,长辈们之间都会打趣,要上宴春摆一桌!印象深刻的是儿时父亲抱着我走在人民街上,指着巷口的红色小楼对我说,“等你过生日带你上宴春哦!”
宴春的早茶,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心中对家乡的情怀。记得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但凡暑假,妈妈如果来不及给我做早饭,就会给我5块钱,让我去宴春吃一碗白汤面。盛夏的早晨,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西路上,阳光透过林荫,光影斑驳。那一碗浓浓的白汤面,让我回味。如今到了宴春,除了蟹黄汤包、水晶肴蹄,白汤面是我必点的。
工作了、成家了,外地的同学来镇带他们品尝地地道道的镇江味儿,又或者恰好周末有空,带着家人孩子起早吃个早茶,都会上宴春,就像我的父母对我一样!
我和宴春酒楼、
解放剧场的
一次特殊亲近
□ 吴家祥
1957年,我和弟弟跟着父母回到镇江投靠外公。妈妈带着弟弟住在外公家,而我则投靠我的堂哥住在潮水沟十八进。堂哥当年在解放剧场工作,堂嫂就在宴春酒楼上班。而我则因投靠堂哥堂嫂,和宴春酒楼、解放剧场有了一次特殊的亲近。
那年我8岁,一年级。记得那天放学回到家,堂哥特别兴奋,让我尽快做好作业,跟他去吃晚饭看戏,还不断念叨,今天有角儿在剧场演出。我匆匆忙忙做好作业,跟着堂哥先去了宴春酒楼吃了晚饭,随后,就来到了解放剧场。一进门就看到大厅里布置的剧团名角的油彩剧照,记得那天挂的是武松打虎,我兴奋不已。京剧《武松打虎》是盖叫天的代表作。那天武松一上场我就感到了威风凛凛的气势,再到老虎的出现,及至武松打虎的过程,真让我大饱眼福。第二天上学,我和同学们胡吹海聊,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眼神。我也因此知道了解放剧场的“名气”。
恒顺酱油承载着
儿时的快乐和期盼
□日日月月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打酱油,一喊我们打酱油,就是要烧荤菜了,拿着酱油瓶麻利地跑。所以镇江恒顺酱油不仅味鲜口美,它还承载了我们小时候的快乐和期盼。
现在老了,什么菜都有,但恒顺的红烧酱油是我家大菜、硬菜的主要调味品,我对它的口感咸淡、颜色浓度了如指掌,无论菜多菜少,都能很有把握地倒入计量适中的酱油,不是吹牛,只要有恒顺酱油做伴,没有我烧不好的菜。
部队里的
大桶酱油和醋
□ 石峰
20多年前,我在驻镇江的某部队基层连队当司务长。春节快到的时候,各连的炊事班都会派人到位于中山西路的恒顺酱醋厂门市部打醋和酱油。连队买醋和酱油可不是一瓶一瓶的买,而是用大桶成桶成桶的装,基本上买的都是一年的用量。打回来后,就往仓库一放,也不会坏。
春节放假期间,不管是炒菜还是吃饺子,都深受战士们喜爱。离开镇江营区外出演习或者训练时,炊事班也会带上镇江的香醋和酱油,因为吃惯了镇江的香醋,再吃其他地方的总感觉不是个味道。尤其是用香醋泡的蒜头、洋葱、辣椒等开胃小菜,每次一端上桌子都是一扫而光。赶上连队吃饺子或者面条,那醋都是一碗一碗的端出来,根本就是供不应求。转眼20多年过去了,春节和战士们去打酱油买醋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我的青春,无悔!
□ 姚小兰
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宴春工作,整整25年,将整个青春奉献给了餐饮行业。当年的宴春,每逢过年过节,可以摆上70多桌酒席,还得翻台,好不热闹。
记得有一年节日后,也是很忙,在收拾的时候突然脚下一滑,摔了一跤,瞬间十七八个盘子哗啦哗啦落地,好在我们人都没有受伤,就当是“碎碎平安”了!在包间和后厨来回穿梭,虽然累,但却很充实。迎来送往,看着顾客们满意的微笑,听着一声声感谢的话语,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版整理: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