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4日
第008版:名城周刊·紫金泉

大路乡民不唱《双合印》

曾经的地藏王殿(大图) 大路镇许家弄村的门牌(小图)

寺后的一池清水(传说为水牢)

圌山脚下的极乐禅寺

文/王礼刚

镇江东乡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地方,民间传诵“秦始皇造‘圌’字”“韩世忠勒马造韩桥”,以及“大路镇乡民不唱《双合印》、姚桥镇不演《斩姚期》”等故事,成为东乡民间文化的一个缩影。

刘家弄村的由来

东乡原大路镇位于大江南岸,土肥水美,民风淳厚。大路镇历史悠久,自唐代开始,境内圌山峡江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均有驻军守卫长江这座军事要塞。随宋室南迁,大批躲避兵焚的中原居民到达江南,见圌山钟灵毓秀,移民陆续迁居“圌东”“圌南”,逐渐将这块土地建设成人烟稠密的鱼米之乡。

人口的增多,民间交往也日益增多。先后在沿江一代开辟了陈家滩、新港、郭家港、张三港等码头。武家桥村得港航之利而日渐繁荣,清代亦称武家桥市。从圌南进入新港码头,一片荒野,久之便成了通衢大道。大道边上形成村落就取名叫“大路(村)”。大路村终于衍变成街市,客商云集,店铺林立。衍变的洗礼,大路村逐渐形成行政区域大路镇,成了乡民集市活动的商贸中心。紧邻大路村不远的地方刘家弄村也形成了。在刘家弄村里住着一位兵部尚书刘三太爷,由此演绎了“大路镇不唱《双合印》”的民间故事。在圌山脚下极乐禅寺右侧有一池清水塘,传说曾经是刘家弄村刘三太爷水牢所在地。

为啥不唱《双合印》

《大路镇志》记载的《双合印》,故事说是在明代,大路许家弄原名刘家弄,又称刘富庄。庄主刘三太爷在京城执掌兵权,早有篡位野心,借口老母亲想看皇帝的金銮殿,便在圌山脚下私造皇宫。独种儿子刘金龙不学无术,在家乡仗势欺人,无恶不作。百姓上奏朝廷,当朝天子十分重视,立即委派新科状元为巡按,微服私访。由于私访动静比较大,刚到大路镇就被刘府发现,关进水牢致死。

巡按一去不归,百姓诉状不断,皇帝震惊,皇帝为了拿到真凭实据,又委派新科武状元董宏为巡按查处此案。为保证没有闪失,并派2000人马供董宏调遣。可是,新科武状元董宏刚离开京城不久,便传出半途暴病死亡消息。其实,董宏是诈死。董宏清楚,去探刘家弄,那里的水肯定很深,否则新科状元的巡按就不会消失的一点踪迹都没有。董宏虽是武人,心却细致,使出了这么一招想遮刘三太爷的耳目。董宏扮成算命先生,只身潜往镇江东乡查勘实情。

董宏途经大港正碰上恶少刘金龙强抢民女,一想这正是查案的一个好机会,顺着这根藤查个究竟。董宏便借宿一座小庙,正好又巧遇被抢民女之母张氏前来求神。经过询问和交流,张氏请董宏为她代写了诉状,怀揣诉状进京上告。董宏却来到刘富庄。恶少刘金龙正在为民女至死不从而烦恼,一见有算命先生,便请算命先生卜卦。董宏说府中有瘴气,恐有灾难,刘金龙遂留下董宏消灾。

民女之母张氏上京城告状途中,不料被刘府家丁搜出诉状,刘金龙一看,就觉得诉状上的字迹与算命先生字迹相同,便命张氏辨认董宏。张氏否认,被刘家活活打死,董宏被打入水牢。董宏在水牢中脚踩到一块硬物,捞起一看,原来是一颗金印,与自己身藏金印一模一样,情知前任巡按已经死于水牢之中。

刘府有一位送饭丫环,对董宏十分同情。董宏观察觉得丫环可靠,便实情告知他来此查案之原委。一日,刘金龙姑母做寿,全家前去祝贺,丫环乘机救出董宏。逃出途中,董宏身体虚弱,不能再行,将金印交给丫环去搬救兵。董宏昏倒途中。刘金龙回府后派人将董宏追回拷问。聪明的丫环按照董宏指示,迅速搬来救兵。

官兵星夜前来捉拿刘金龙。按封建帝王法规,一人谋反,株连九族。刘富庄的人连夜将刘姓改为许姓。刘家弄顿时改成许家弄,族人免遭灭顶之灾。朝廷只捉拿了刘氏父子,立即正法。对于刘氏父子倒行逆施,大路人民恨之入骨,引以为耻,因此,大路民众不唱《双合印》。

据传,当时刘府宫殿建造未及完工,大路民众就把已经建成的房屋改作地藏王殿。殿南约4里的地方至九龙桥,当时全为刘府的庄园。大路镇南有个灯笼村,传说就是为刘府制作灯笼的佣人住所。刘府庄园之大,故有“驴驼钥匙马驼锁”之说。

《双合印》版本不少

《双合印》是一曲古戏曲名。不仅镇江东乡大路镇记载《双合印》民间故事,《双合印》戏剧全国好多地方都在唱。《双合印》戏剧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水牢摸印》。川剧《双合印》表演的最烈,又名《广平府》,弹戏。弹戏,是川剧五种声腔之一,系秦腔演变而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的分支,故亦有“川梆子”之称。《双合印》经常演出的,还有越调、京剧、晋剧、湘剧、河北梆子等等剧目演出。

《双合印》川剧表演的是豪绅刘应龙仗兄之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八府巡按董洪奉诏巡察广平、顺德二府,微服私访邢台县查刘应龙罪行,天齐庙遇庞氏,控诉刘应龙害子夺媳,董洪代写状词。谁知状落刘应龙之手,董洪借看相算命进入刘府,被软禁书房。董洪题诗抒愤,不慎诗稿被刘家人拾得。刘应龙将诗稿、状词对比,始知状出董洪之手,遂将其打入水牢。董洪在水牢中摸得前任巡按黄伯卿官印,与己印相合,方知黄为刘所害。后董洪得民女黄汝梅救出,交印予汝梅,嘱赴广平救援。汝梅改男装去后,董再次被刘拿获,投入狱中。老禁卒怜董与之结拜,董洪以另一印授卒赴广平报信,广平府巡按至,董洪得救,严惩刘应龙等人,董洪与汝梅结为百年之好。

大路镇《双合印》民间故事与全国多地故事情节基本相同,都是鞭挞邪恶,匡扶正义,祥和社会的民间故事。

当地民风之解析

《大路镇志》记载大路镇乡民不唱《双合印》民间故事的水牢,与圌山脚下地藏王殿有关。《大路镇志》“寺庙”记载:“地藏王殿,寺后有一池清水,传说为水牢所在。”《重修极乐禅寺碑记》的记载,清楚地说明了地藏王殿与极乐禅寺关系。极乐禅寺在原址重建,原址曾叫茅篷,又曾以地藏王寺、慈净寺命名。

大路镇历代以来民风淳厚,都希望当地能够出现乡民称颂的人物。刘富庄刘三太爷官至京城兵部尚书,乡民们应该为乡里出了刘三太爷这样的人感到骄傲。可是,刘三太爷父子怀揣篡位野心,罪恶乡里,遭到乡民们唾弃。就像秦始皇东巡至镇江,使三千赭衣徒开凿镇江徒阳运河,因为是身着“赭”色衣服,推理三千人应该是专业的民工(如后代出现的偃军,或工程兵之类),“赭”色,也是秦代使用的颜色,大约是赭红色,因而改称谷阳地名为丹徒。到了民国江苏省政府迁镇江之前,不知什么人偏偏在“赭衣徒”中加上了“囚”字,导致近百年来,很多人也都在“赭衣徒”中加了“囚”字。历代志书记载根本就没有“囚”字。民国江苏省政府憎恶这个“囚”字,由此,丹徒县名在民国一个时期消失。

民国二十年(1931)出版的《镇江指南》有这样一段记载:“镇江,一名丹徒(丹徒名称相传系秦始皇并吞六国时,方士谓京岘山有王气,遣三千红衣囚徒,凿一长坑可破之说,省府迁镇后,业经通令取消),古号谷阳、铁瓮、朱方、润州、徐陵、京江、京口、南徐、古润等,今则通呼曰镇江。”民国时期自江苏省政府迁镇江后,憎恶“囚”字,将丹徒县改称为镇江县。大路镇乡民不唱《双合印》,憎恶刘三太爷父子,与镇江人民憎恶“囚”字的感情是一样吧。

在《大路镇志》“村委会”地名录中记载:“许家弄,以姓氏得名。因村落较大,形成街弄。相传,古代许氏祖先本姓刘,因庄主刘三太爷谋反,村民连夜改姓许。”在许家弄附近,由许家弄分出一些族人又组成一个村落,这个村落因为小,取名叫“小许家弄”。《大路镇志》还记载:“灯笼村,从前村民以扎灯笼谋生故名。”以地名能溯往事,可知大路镇民间文化是多么丰富。

2023-01-14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32315.html 1 3 大路乡民不唱《双合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