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0日
第012版:综合

吟镇江

■ 文/祝诚

套数【仙吕】点绛唇·四友争春

(续三)

顾德润

【寄生草】大厮家包藏得险,友朋每讲论得同。双生虽俊风声众,苏卿缺镘情肠痛,冯魁不语机谋中。风流浪子怎教贫?孤寒壮士愁难共。

【尾】不放一时花,空负三生梦。我与你结抹了青楼卷宗:一个空劳下巫山十二峰;一个虚担着雨迹云踪;那一个快弥缝,只落得燕懒莺慵;这老子倒夺了东君造化工。他见这恩情脱空,便把那是非讲动,刬地向树头树底觅残红。

最后一友终于登场了:“大厮家包藏得险,友朋每讲论得同。”“大厮家”,大模大样状。这是以形态代其人。而他却“包藏”祸心,朋友们皆有同感。他是谁?这组对句仍未揭晓。接着却笔锋一转:“双生虽俊风声众,苏卿缺镘情肠痛,冯魁不语机谋中。”用一组鼎足对分写3人,并点明三点:一是那个“包藏得险”的,正是这个“不语机谋中”的茶商冯魁;二是争春的对象,正是双苏故事的女主苏卿。此时正因“缺镘”难完心愿而“情肠痛”。三是男主双渐“风声”正紧,众人议论纷纷。这三句,就把实情和盘托出了。作者对此感叹道:“风流浪子怎教贫?孤寒壮士愁难共。”“怎教贫”,为何让他如此贫穷?对双渐这个“风流浪子”“孤寒壮士”形单影只寄予了同情。本曲全用对句与鼎足对构成却自然如话,可见作者遣词功力了得。

四友评介既毕,“我”便呼应首曲出面说道:“不放一时花,空负三生梦。”道出作者的情爱观:切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辜负三生的幸福梦。准此,他为四友的“青楼”档案一一作出“结抹”即结论:“一个空劳下巫山十二峰”,意在劝老廉颇们不要再“空劳”了;“一个虚担着雨迹云踪”,意在劝孔融、仲弓们何必再“虚担”这“雨迹云踪”的空名?“那一个快弥缝,只落得燕懒莺慵”,重在提醒双渐赶快“弥缝”补救危情,不能再“燕懒莺慵” 懈怠了。因为情敌已然出手:“这老子倒夺了东君造化工”。“东君”,民间信仰的司春之神。“造化工”,指东君掌控的人间婚配。这是说,冯魁倒夺得了“东君造化”的权力。何以见得?因为“他见这恩情脱空,便把那是非讲动,刬地向树头树底觅残红。”“刬地”,越发。可不,他见双苏“恩情脱空”,岂不正好插足?于是便花大钱去收买苏妈妈,实施他骗人成婚的“机谋”了。

综观此套,虽未正面歌颂双苏爱情,但却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商人地位提升,金钱主宰一切。它告诉人们:“争春”者,“买”春也;冯魁者,罪魁也。

在艺术构思上,作者设计四友同框“争春”,活画出元代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群像。这对后人不无启迪。如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写各路豪杰同聚“华山论剑”;又如日本汉学家诸桥辙次著《三圣会谈》,就把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位文化巨人聚首庐山,展开热烈讨论等,其实都是同一路数。

【延伸阅读】

台湾学者齐晓枫的《双渐与苏卿故事研究》与李殿魁的《双渐苏卿故事考》,均认为本套仅【寄生草】一曲与双苏故事有关,故分类归入“套数中有涉及双苏故事或人物作为比喻者”。笔者以为非也,这是一套完整吟咏双苏故事的散套。

一是从全套独特构思来看可证。全套八曲,1曲、8曲为作者点评线,2—7曲为四友争春线,其中也夹有一二句点评。两条线交织成套。点评线居高临下,统领全套。如说以【寄生草】曲为喻,那它喻指什么呢?

二是从人物关系来看可证。作者择写四友,冯魁通吃,这更能反映元代社会现实。为什么要写“廉颇”、“孔融”、“状元”这些典型人物?因为这样方才显示:不论是文才还是武将,不论是道德贤人还是状元榜眼,均不敌茶商冯魁。写此正可见元代商人地位的提升与鸦青钞的神通。而写这些人物是为双苏故事服务的。

三是从主题学来看可证。作者臧否人物,切合双苏故事原型人设。本套中冯魁争春获胜,但却是一个表面威风、“包藏得险”的阴谋家。而对双渐却十分怜悯,给他出主意“快弥缝”而不能“燕懒莺慵”。写其他人物,则纯属编排调侃,并无恶意。可见,作者是以此为戒,警醒世人。尤其【尾】曲,明显是对全套人物的逐一“结抹”,可证全套确是完整的双苏故事套曲,而且是同类曲中的一朵奇葩。

2023-01-10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31593.html 1 3 吟镇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