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阚堪 卢军
本报记者 谭艺婷
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载体,是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更是农村居民安全便捷出行的重要保障。在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贡月明、刘 铭、赵立群等 31 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规划建设茅山福道,全面推进茅山老区乡村振兴的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为重要建议之一。建议提出后,通过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市政府高质量办理,目前,《镇江茅山福道项目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下一步茅山“福道”将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编制规划,高屋建瓴
茅山老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禀赋良好,山、林、河、湖各类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待于进一步盘活。我市列入茅山老区的有14个镇街道、管委会,共计156个行政村。该建议提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茅山老区发展取得成绩,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自我造血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
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重要建议办理与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高水平谋划、高质量推进。市交通运输局作为承办部门,将之作为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带动沿线群众共同致富的有利契机,先后20余次与相关部门、板块协调对接,多方面、多维度、多渠道组织系列调研座谈,统筹各方合力推动建议办理。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现场走访、听取建议意见等方式,全力督办该重要建议的办理。目前,《镇江茅山福道项目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为下一步茅山“福道”的建设实施搭建起良好顶层设计。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公路6122公里,其中县道约1300公里,乡道2593公里,村道2229公里,比例约为1:2:2,结构较为合理。县道、乡道作为通行的主途径,村道作为进村入户的有益补充。“十三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将茅山老区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全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全市共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770公里,其中茅山地区建设里程431.2公里,占比达56%,为茅山“福道”规划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达串联,深度融合
茅山福道的规划,在设计思路上,立足茅山老区优越的生态、文化底蕴,坚持呵护原村原貌、谋求长远发展、提升生活品质,以抓改造、促畅通为交通主题,以抓配套、促发展为旅游主线,以抓统筹、促富民为产业支撑,将茅山福道打造成文化之路、生态之路、休闲之路、富民之路、振兴之路,最终建成一条连通乡村、串联景区、服务产业,促进休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旅游福道”。
结合旅游产品布设、产业节点打造、路域配套设施,茅山“福道”规划了独具特色、配套丰富的景观休闲区、产业发展区、路域环境区等三个主题功能区。在路线规划上,采用“快进慢游”的路线设计思路,结合国省道干线公路和县道网络,构建茅山福道的旅游公路“大环”,作为“快进”通道;在各市、区层面规划“中环”,在各乡镇层面规划“小环”,作为“慢游”网络,形成大、中、小三级路网,共同构成“一体成环、三区织网、多点组圈”的总体格局,涉及农村公路总里程666公里。
先行试点,高效推进
据悉,当前市政府正加大规划指导力度,进一步理清规划思路,确定各市、区茅山福道子规划的发展定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指导交通、文广旅、农业农村等部门和相关地方政府加大工作合力,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也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市,各市、区,镇三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结合资源、产业优势,细化涉及各板块规划建设方案;市级相关部门和相关市、区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商定茅山福道建设重大事项;结合各地资源禀赋、资金筹措、建设的积极性等方面情况,在相关板块选择优势比较大的1-2个乡镇,开展先行试点,打造样板工程,通过以点带面,压茬推进茅山福道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