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上的桥
五(5)班 李牧子
江河交汇、山水名城的镇江是我的家乡,蜿蜒秀美的古运河穿城而过,这条曾流动着繁华与风情的母亲河,作为镇江人的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运河流经镇江市区,全长约16.7公里。暑假,我和妈妈沿着镇江古运河起点——小京口,一路寻访运河上的桥梁,从平政桥到焦湾铁路桥,最终来到镇江古运河终点: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三叉河),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实地探访了镇江大运河上横跨的28座桥梁和2座河道闸口。我和妈妈将这些桥画了下来,做成了镇江大运河手绘桥梁地图,细细分类,其中公路桥20座,铁路桥1座,步行桥7座,河道闸口2座。水波款款与运河流淌中,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桥就有一个故事,我爱大运河上的桥,爱它那源远流长,绵延着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虎踞桥了,这座桥贯穿古今,见证变迁,助推发展。虎踞桥位于镇江市区南门大街外,横跨在古运河上。由于明清时期该桥位于镇江城虎踞门外,所以叫虎踞桥,又因虎踞门为镇江古城的老南门,所以又叫老南门桥。虎踞桥是江南运河长江入口处现存的第一座古桥,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06年,大运河作为一条线性遗产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踞桥作为大运河上的明珠,是沿线重点文物之一。现存虎踞桥为明万历二十二年修建,为单孔石拱桥,桥全长30.6米,虎踞桥桥身的金刚墙、桥墩、桥拱、桥耳等仍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桥梁的建筑风格。走上虎踞桥,只见运河之水清澈,两岸垂柳依依,桥上两边花岗岩石板雕刻祥云,每隔两米一根花岗岩柱,桥面是一层层台阶,桥两头安置假山,边上还有枝叶繁茂的古槐松柏和苍劲挺拔的翠竹。在桥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美丽的运河风景,真是惬意极了。暮色降临,色彩斑斓的霓虹灯环绕桥身,灯光倒映在古运河水面上,真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境。
大运河上的桥真是太美了,下次有机会我再和你们一一介绍,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大运河,保护运河上的每座桥,让它永远美下去,继续诉说着新时代的故事。
(指导老师 张怡)
百变的大运河
四(3)班 丁昱景
我的家乡在镇江,濒临长江,大运河从中穿流而过。大运河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有时它静水如画,美丽动人;有时它热血沸腾,异常繁忙;有时它交相辉映,雄伟壮观,多么百变神奇啊!
天刚蒙蒙亮,天空中的薄雾还未散去,大运河像一位安静的小姑娘,静静地流淌着,运河旁边的花草树木也在晨雾中弄湿了“头发”,时不时地滴下几滴露水,微风轻轻吹过,河水泛起阵阵涟漪,花儿随风摇曳,清晨的大运河是那么的恬静。随着不远处鸟儿的欢快鸣叫,大运河繁忙有序的一天又开始了。
太阳逐渐升起,轮船的汽笛声、马达声和人员嘈杂声交织在一起,让大运河真正地苏醒过来。大运河是那么的活力四射,苏醒之后就立马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之中,只见它驮着一个个船队,全速前进,紧张有序地通航,就像人体血液一样,永远奔流不息。
夕阳西下,大运河又逐渐恢复清晨的平静,绚丽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大运河如明镜般倒映着落日余晖,水面铺满柔美的霞光,交相辉映,美成了一幅诗意的画卷。傍晚时分,运河两岸的路灯亮了,船只停靠岸边亮起灯来,运河也跟着亮了,整条运河就像一条彩龙游弋在大地上,美丽极了。
这条百变的大运河从古至今,哺育了中华千年文明,哺育了无数炎黄子孙,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我要大声把你赞美!我热爱大运河,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指导老师 陈琴)
京口夜游运河怀古
三(2)班 李睿祺
桃柳运河岸,粟谷满粮仓。东西南北,舟帆无际货如廊。千里山河入画,万家灯火点星,夜寂橹声长。四海异乡客,随水梦还乡。
镇江河,接山海,引京杭。卧听吴越金戈,话里叹兴亡。汉韵秦风尤在,更继隋唐盛景,今古入流觞。邀月共一饮,洒墨续书狂。(指导老师 朱文珺)
交响
三(6)班 李筱茉
当拂晓的薄雾散开,
晨练的人,沿着运河的步道,
轻快地踏出“啪嗒啪嗒”的旋律;
卖早点的阿婆,
熟练地在漂着锅盖的大锅里“指点江山”,
“咕嘟咕嘟”间一碗热气腾腾的锅盖面,
温暖着这个城市的早晨;
当午后的青石板泛出水光,
淅淅沥沥的小雨浇湿安静的老街,
驼着背的老两口,
用长长的竹竿叉起那件发黄的短衫,
在西津渡的老戏台边,
追忆过往;
当傍晚的秋风温柔吹起,
长江边的小广场再次人声鼎沸,
充满活力的爷爷奶奶们,
惬意地伸展着柔软的腰肢,
像在追赶年轻时的身影,
喧闹又让人心安;
当凌晨的街道重回宁静,
月色倒映在古运河的碧波上,
“呜呜呜呜”的车轮依然在转动,
看了一眼手表,外卖叔叔也准备回家了,
夜幕里,河岸边,
那盏远远的暖暖的灯依然为他亮着;
这是生活的交响,
平凡又美好,
演奏在每一个日出日落,
运河畔、长江边,
把故乡慢慢哼唱……
(指导老师 仇瑾)
我爱家乡的古运河
五(4)班 吴紫嫣
我的家乡镇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有着“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在这里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运河。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这两句名诗正是当时运河漕运给镇江带来空前繁荣的生动写照。镇江古运河是江南运河的源头,是京杭大运河历史上最早开凿的地段之一,是长江和运河的十字交汇处。
古运河的每个季节都美如一幅绚丽的油画。春天,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夏天,花繁叶茂,绿树成荫;秋天,落叶纷飞,金桂飘香;冬日,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我对运河有着独特的情感,我的家就坐落在运河边上,运河陪伴着我成长。每一条绿荫小路上都载满了欢声笑语。
喜欢清晨的古运河,像个安静的美少女。它沐浴在阳光中,好像铺上了一层碎金,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运河两旁的依依杨柳,似一个恬静细腻的妙龄少女。婀娜多姿的柳枝,轻柔地浮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喜欢黄昏的古运河,夕阳醉了,映在河面上的小脸蛋红扑扑的,五彩缤纷的天空和几只归巢的鸟儿,让运河顿时热闹非凡。在运河畔,大人们卸下白天的忙碌,悠闲地散步、畅谈;老人们则在下棋;孩子们在小亭子里欢乐玩耍。这一切都让大运河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古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的见证,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它更为我的家乡增添了无限风光。为了让这条古老的运河继续造福后代,请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运河。
我爱家乡的古运河!(指导老师 杨笑义)
一眼千年,旧貌换新颜
六(3)班 解昕昊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从西津渡起程经过扬州时留下的千古名篇《泊船瓜洲》。
上文讲到的“西津渡”是万里长江上的一个渡口。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走进古街,沿着青石板铺成的狭窄街道,两旁明清时期的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鳞次栉比。飞檐和雕花的窗栏一律是朱红色的,给人以“飞阁留丹”的感觉。脚下的青石板凹凸不平,有着明显的印辙。据说,那是载满货物的独轮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上面滚压磨砺而成的。
继续行走不足百米,“一眼看千年”的标识吸引了我的注意。透过玻璃窗,看到的是自“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古路。它们如阶梯排列着,最里面是唐朝的,都是些小石子,依次往上。由粗犷转变为精细,这是古人在千年之间对铺路作出的更高要求。
走出小巷,一艘巨大的宝船模型映入眼帘。向前迈几步,便发现一块玻璃板下几根碗口粗的木桩死死钉住地面,这才发觉,这原来是码头遗址。岁月沧桑,由于地壳变动,原来的码头地面凹陷,只有这一块还保留着,但也距现在的长江几百米开外了。
可以想象,当时人们过江,基本上都靠渡船。这种看老天脸色过江的方法实在过于危险,稍有不慎,船毁人亡。因此,人们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创办了救生会。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救生会。
几声汽车的鸣笛声惊醒了这条老街,也牵回了我的思绪。千年的渡口已成记忆,如今人们出行的方式更为多样,更加便捷。正如毛主席诗中写道:“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古老的西津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站在西津渡最高处,向西远眺,润扬大桥就如一条巨龙横卧江面。向东还有我们新建的五峰山大桥,高铁穿梭而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西津渡的车辙印似乎还在诉说着那遥远的故事,如今的镇江正以5G时代的速度,成为长江口的弄潮儿。
从古人的渡船过江,到现在的造桥过江;从过去的码头,到现在的大桥,长江见证了一朝又一朝的兴衰荣辱,潮起潮落,饱经沧桑,但又熠熠生辉。这光芒,带领新时代的我们,走向更加美好、光明的未来。
(指导老师 黄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