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2年09月05日
第004版:城事

精准监督,了解企业诉求,回应企业关切

丹阳:把“及时雨”下到企业心坎上

本报通讯员 朱莹 艾建文

本报记者 佘记其

“如果没有丹阳市纪委监委的推进,我的这笔贷款肯定不会这么快就下放了,如果没有这笔贷款,公司也就没有了周转资金,后果不堪设想。”日前,丹阳珥陵镇纪委在回访江苏汇能重工有限公司时,企业负责人回想起当时的一幕,仍心有余悸。

原来,在前不久召开的丹阳市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珥陵片区助企纾困座谈会上,江苏汇能重工有限公司反映,原有的苏微贷因取消而停止贷款了,企业经营资金周转不畅。会后,经丹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及时沟通对接银行,农行迅速为该企业提供了额外400万元的贷款,并且优惠下调贷款利率,保证企业的资金需求。

这是丹阳市纪委监委助企纾困的一个缩影。自今年省纪委监委下发开展企业复工复产监督检查的通知以来,丹阳市纪委监委认真落实上级要求,迅速响应,锚定稳住经济大盘目标,进一步压实责任、精准监督、找准问题、抓细工作,保证企业家一门心思抓生产谋发展,为稳经济保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围绕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助企纾困政策宣传落实和具体执行情况、侵害企业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等方面问题,丹阳市纪委监委制定了《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监督任务清单》,以“室组地”联动形式开展嵌入式监督,构建“问题清单化、整改闭环化、回访常态化”的监督工作机制,确保助企纾困专项监督持续深入抓出成效。工作专班深入该市各基层党委以及经济相关职能部门,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稳经济上来,打通政策实施“最后一公里”。

“我们细化了7个政策类别22个监督重点任务,让各责任主体在具体监督工作中有据可循,围绕是否过度防疫影响企业正常运转、是否建立健全惠企政策直达机制等重点开展监督。”丹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比如,紧盯物流运输保通保畅进行监督,督促属地政府和职能部门优化通行审核流程和交通路口查验方案,保障企业供应链平稳运行,先后监督推动职能部门为丹阳30000余家企业保运生产物资等超22.5万辆次。

连日来,丹阳市纪委监委持续开展“问企情、解企难、帮企稳、助企进”行动,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通过实地走访、组织座谈等形式,下沉企业一线走访调研,倾听企业诉求,紧盯丹阳市政府惠企政策落实,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联合经发、商务、税务、人社、供电公司等多个部门,走访企业、商会113家,协调解决企业减税降费、金融扶持、员工返岗、物流运输等问题26个,交办职能部门问题38个,推动形成闭环管理。围绕留抵退税、租金减免、失业保险减免、稳岗返还等内容开展全流程监督,推动相关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专项监督开展以来,丹阳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5.6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8.69亿元,落实各项减税降费1.59亿元,减免承租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含科技类)、个体工商户3-5月房屋租金672万元,惠及服务业小微企业36家、个体工商户352户。拨付前五个月稳岗返还费1429万元,减免11372家单位失业保险费2180万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旅游、公路运输等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缓缴社保费390万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加大金融扶持,发放支农再贷款4.23亿元,惠及农户及涉农企业461家,支小再贷款3.55亿元,惠及小微企业296家。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工程进度已经跟上倒排工期表。”日前,丹阳市纪委监委组建重点项目监督组,通过“一项一档”跟进监督,及时发现推进缓慢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梗阻,以及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复工复产困难、“用工荒”等问题,确保项目按时保质推进。丹阳各纪检监察组织围绕责任落实、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加强监督,坚决查纠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工作拖延、效率低下等问题,以作风攻坚促担当作为。

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不仅要做到精准监督、跟进监督,还要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回应企业关切。丹阳市纪委监委开通服务专线和“码上监督”,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助企跑出“加速度”。借助“助企纾困 纪委监委在行动”二维码,结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一企来”专席和“办不成帮办”企业服务窗口建立“协办直办”工作机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问题线索快查快办,使得诉求一键直达,目前已收到相关企业诉求69个,解决率达97.6%。

2022-09-05 精准监督,了解企业诉求,回应企业关切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14076.html 1 3 丹阳:把“及时雨”下到企业心坎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