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竺捷 上期揭秘版“从‘招生简章’看江苏医政学院”提到了高校招考,民国时期考公务员也是热门。市民张先生找到一组照片,正好有当年镇江的试卷,一起来看。
民国会计学试题
先看“会计学试题”的照片(图1),时间约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因为试卷是折叠的,只能看到半页内容。这张试卷像油印或复写纸复写而成,且前者可能性更大,因为一套试题考的人不少,因此需要的份数多,而复写只有几份,数量极为有限。
来看试题:“(一)会计学研究对象为何?与簿记学有何区别?试就所知绘一图表,说明某一机关之账簿组织并评论其优劣之点。(二)何谓试算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试述各表相互之关系并举例以说明之。(三)设有荣昌公司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三十日办理决算结出各户余额如下,试根据下列余额制一资产负债表,并评论该公司之财政状况。(甲)股本10000.00(乙)公积1000.00(丙)现金3103.94(丁)透支银行9867.58……”
记者不懂会计学,不了解试题难度,但能看出前两题是送分题。而且试题无意中透露了两点信息:其一,第一题中论述的是“某一机关”账簿,这可以认为是出题者考查的重点;其二,第三题中提到了时间“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当时考试时间估计也大差不离,至少锁定了上世纪三十年代。
在哪儿进行考试
有读者要问了,为啥这么肯定是镇江的考题呢?第二张照片来揭秘(图2)。
这是一张“应考人须知”,“一、考试地点:鼓楼岗××××。二、考试日程——二十七日上午八时起考簿记,二十八日上午八时起考珠算。三、应考人应自备笔墨、墨水及算盘。四、应考人膳宿自理。”这里面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地名“鼓楼岗”,不过可惜后面几个字由于破损和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从竖行字距来看,应该还有四个字,幸好老天爷留存了一点提示,第一个字似乎是“镇”,最后一个字好像是“范”,那么这个填字游戏应该就是“镇江师范”。
再从时间上验证。民国二十一年(1932),教育部废止中学、师范、职业合校制度,分别颁布《中学法》、《师范学校法》、《职业学校法》。江苏提出扩充师范教育的计划,指令省立镇江中学等8所中学为专办师范学校,并决定此后不再招收高中普通科新生。9月,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即改为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校址在鼓楼岗,校园占地82亩,房屋305间,其中教室22间、宿舍122间。民国二十四年(1935),江苏省立镇江师范有15班,学生795人,专任教员64人,兼任教员4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冬,镇江沦陷前夕,省立镇江师范遭日机炸毁。这样基本对上号了。
考试人数有多少
从前面“应考人须知”可知,有一门考试是“簿记”,来看第三张照片(图3),其内容为“簿记学试题”,因为不全,只能看到第一题。“一、试将下列各项收支记入银行往来簿之中国银行户,(说明)银行往来簿应分为月日、摘要、支票号数、存入数、支出数、存或欠差数等栏。七月一日,上月末日结存二千三百四十四元,二日开出支票第五号向该行支取五千元,三日存入该行六千一百元,四日开出支票第六号向该行支取一万元,试述借贷平均之理。”这应该是一道实操题,考察对银行往来账能否看懂。
第二门考的是珠算,有第四张照片对应(图4)。这其实是一张表格,右侧写“甄用助理员珠算分组试验表”,左侧注明“按照原定试场座次坐定,听候主试挨次唤名试验”。这个提示内涵丰富,“挨次唤名试验”,即“一个个来”,而且是在“主试”面前打算盘,这倒是需要考生相对过硬的心理素质。可能在一般的理解里,考珠算只要独自面对试题就行了,而不是面对主考官大人,这基本上相当于面试了。
那么有多少人考?这张表格为我们提示,表格分场别、组别、号坐、应试人姓名几栏,这场是“第二试场第九组”,应试人分别是冯佩雄、朱章焕、陶廷弼、陈学文、柳基颖、叶如松、李人堡、葛善显、石攻玉、曹熙明、沈经才、任世端、徐肇生、陈仪廷,号码从131一直排到144。也就是说,至少有百来人参加了这场测试,考试规模不小。
啥岗位这么热门
到底哪个政府岗位招人?引来这么多求职者。这套照片中也有答案,其中有一张(图5)上面写着“镇江财政厅助理员”。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里面有逻辑漏洞:即“应考人须知”只说了簿记、珠算两场考试,并没说会计学考试。记者是这样理解的:因为张先生只找到试卷照片,并没有见到试卷,所以肯定会遗漏什么信息。而且从“财政厅助理员”考试级别来看,光考簿记、珠算恐怕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毕竟不像店号招管账先生那么简单,至少应试者对会计学基础要有一定掌握,否则会显得“财政厅助理员”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最后,记者还从笔迹学上找到了依据,对照“会计学试题”和“簿记学试题”的部分相同文字,比如“学”“试题”“银行”等,其书写特征大体一致,反倒是“应考人须知”的书写者像另一人。
1929年8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了《考试法》,标志着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正式建立。民国公务员的任用分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种。1930年1月5日考试院成立,之后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主要有高等考试(选拔荐任职公务员)、普通考试(选拔委任职公务员)、特种考试。其中的“特种考试”种类繁多,计有邮政、电务、盐务、税务、会计、银行、土地、测量、人事行政等四十余种,特种考试中央及地方均有举行。张先生认为这次招考“镇江财政厅助理员”也许就是镇江组织的。
应试者何许人也
如果说前面都是铺垫的话,那么行文至此该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了,这位神秘的应试者何许人也?
从张先生的一张照片(图6)可找到名字——柳基颖,考试号码是135,这与“甄用助理员珠算分组试验表”上的号码吻合。他的身份是私立上海法学院、国立上海商学院毕业生,或许还是会计师。从大概率来判断,他不太像镇江人,很有可能是上海人,但也不排除是从镇江去上海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组照片中还有两份应考须知,一份是1931年上海通易信托公司(图7),另一份是1934年上海大明公司(图8)。前者注明:“一、本公司此次招考学生其资格须有初级中学毕业或曾在银钱业实习二年以上者。二、年龄须在二十岁以下。三、自信于考取后能在本埠殷实之商铺或商人作保者方可应考,否则不必徒劳。四、考试科目为国文、英文、笔算、珠算四门。”显然这家公司有外商背景。后者的语气缓和了很多,称“迳启者”及“柳基颖先生台照”,更像一份面试通知书。从中可以还原这样的场景:当年柳基颖很年轻,那段时间他正找工作,应聘了不少公司,也包括“镇江财政厅助理员”。换言之,即使对一位在上海学有所成的有志青年,镇江的这一职位也极具诱惑力……
官员考试制度是中国的传统,影响深远。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其中有对中国古代考试程式的继承,比如在“主试”面前打算盘,既考技能也考心理素质,例如“自备笔墨、墨水”须知,表明毛笔字钢笔字皆可;也有对西方国家考试方法的借鉴,譬如会计学、簿记学的实操题,与现在的题目类型已很接近。这样一种两者结合的考试类型,对今天的读者有新鲜感,对当年的寒门子弟更有吸引力。
图:竺捷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