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2年08月08日
第013版:天涯

沙特探秘

哈萨绿洲

玛甸沙勒考古遗址

利雅得王国大厦

达曼街景

达曼海滨

文/图 施云桂

沙特(全称沙特阿拉伯王国)是穆斯林大国,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世界知名度非常高。三年前,沙特还没有旅游签证,据说他们不欢迎非伊斯兰教信仰的人,加上产油富裕,不屑于赚旅游业这点小钱。我是抱着探秘的心态去沙特的,它让我感兴趣的不仅因为有麦加和麦地那两个圣地,还有那里封闭的、外界知之甚少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

我们从巴林首都麦纳麦乘坐大巴,前往沙特石油工业中心——达曼。驶过法赫德国王大桥入境沙特,沿海滨高速一路向北,路上满载货物的大卡车和休闲度假的越野车来来往往。

晴空万里无云,波斯湾水天一色。阳光很辣,海岸边的遮阳伞、椅子和儿童游乐设施大都空置着。与其他海湾国家差不多,沙特高速公路不收费。一小时后,我们来到达曼市区。

达曼没有旅游资源,却是一座改变沙特历史的重要城市。导游介绍说,沙特原是一个“骆驼背上的国家”,以牧业为主,贫穷落后。1938年,达曼钻探出“黑色黄金”,从此沙特这个没有河流、多是沙漠的国家,一夜暴富,成为享誉世界的石油大国。达曼也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并与附近的宰赫兰和胡拜尔组成以石油工业为重心的城市群。达曼所在的沙特东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酷热缺水,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难以满足,如今却掌握着整个沙特的经济命脉,甚至影响着全球石油价格和经济形势。

达曼是一座从沙海上拔地而起的城市,宽阔的街道干净整洁,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街边商店开放式柜台里多为穿白袍的男性在忙着。市内没有公共交通,道路设计也不考虑行人。行人过马路需要绕行,有的甚至不得不穿梭于车流之中。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里的石油有多便宜,你根本想象不到。汽油价格还不到水价的一半,所以人人都开车,而且车速特别快,导游时不时提醒我们注意汽车,注意安全。

富裕了,沙漠也能变成绿洲。我们慕名参观达曼附近的哈萨绿洲。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绿洲之一,也是沙特最大的椰枣产地。早期的贸易商队和阿拉伯朝觐者穿越沙漠,前往圣地麦加,达曼是必经之地。哈萨的清真寺、古堡、花园和水井,是海湾地区几千年来人类持续定居的历史痕迹,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哈萨最亮眼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椰枣林,据说有椰枣树250万棵,郁郁葱葱,当地人将其呵护为“沙漠中的绿宝石”,引以为傲。

2

首都利雅得竖立着很多画着国王头像的广告牌,国王在沙特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利雅得最高的摩天大楼王国大厦(又译:国王塔),是沙特经济和金融中心,曾经是中东地区的最高建筑,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大厦中间的圆拱形空洞设计,据说可以抵御当地频繁肆虐的沙尘暴。

利雅得基础设施建设很好,道路无人行道、无红绿灯,路上没有行人,没有公交车,也没有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但有出租车。汽车速度很快,有些车身上伤痕累累,听说他们一般不修车,破了换新的。马路边长满椰枣树,有的路段白天也开着灯。

下午4点以后利雅得商店都亮灯了,但门都拉着,不让人进去,沙特人正在做第五次30分钟的穆斯林祷告。沙特人每天的作息时间,受五次祷告的影响。商店售货员都是男人,杂工由外来劳工负责。男人穿传统白色袍子,头上盘着红格子头巾,脚穿一双拖鞋,这就是正装。

在商场超市,当地人基本是一对夫妻推一个婴儿车,双手牵两个幼童,后面还跟着一个。孩子很漂亮,肤色很白,像瓷娃娃一样。小姑娘十来岁开始穿黑纱,只是脸没被蒙上。

女人是沙特的一道风景线。在公共场合,女人一般都面罩黑纱露一双眼睛,有些女性甚至吃饭也不摘下面纱,撩开面纱吃一口再放下。导游说,以前如果女性不穿黑袍,宗教警察看到会直接抓去坐牢,近几年女性环境有所改善,发现不穿黑袍先警告,不戴面纱也无所谓。在沙特不可以随便拍女人的照片,弄不好会被宗教警察抓起来。沙特女人不工作,在家生孩子带孩子。沙特人月薪都在1万美元以上,但因每家都有五六个孩子,老婆不工作,也只能是温饱了。沙特国王每月给每个无业人员发放两千沙币的低保,保证他们每餐能够吃上肉。所以,多数沙特人过着悠闲甚至懒散的生活,因为他们根本饿不着肚子。

沙特的外来劳工主要是印巴人等,中国人不多。当地企业比较偏爱中国人,认为中国人聪明勤快,吃苦耐劳,干净利落。据介绍,中国的护士特别受欢迎。

3

欧拉古城曾是古老的纳巴泰王国首都,如今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沙特旅游打卡之地。

欧拉古城现存的建筑最早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古城看上去比较破败,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两千多年前纳巴泰人在巨大岩石上开凿的宫殿、墓穴和庙宇等至今保存完好。

进入古城,北门是汉志铁路欧拉站。奥斯曼帝国晚期,修筑连接伊斯坦布尔和麦加的浩大铁路工程,因故修到麦地那就终止了。从大马士革到麦地那这段被称为汉志铁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终止运营,从此再也没有恢复使用过,这段铁路成为早期铁路的活化石。

欧拉古城地貌奇特,众多形态怪异的砂岩山石静卧在广袤的沙漠上,犹如飞禽走兽千姿百态。沙漠中布满了许多你想象不到的自然奇观,在红色的砂岩上造就了许多惊艳的杰作。著名的象石栩栩如生,令人遐想无边,让人不由得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欧拉古城到玛甸沙勒考古遗址距离不远,步行只需要半个小时。遗址不售门票,管理人员看到我们的到来非常惊喜,还赠送给我们每人两个砂岩雕刻的古代建筑造型。

玛甸沙勒是古代商旅路线上将阿拉伯半岛和地中海盆地连接起来的贸易中心,也是纳巴泰文明最大的一处遗址,外观与约旦佩特拉古城差不多,但没有佩特拉那么庞大恢弘。

玛甸沙勒的自然风光非常迷人,壮观的峭壁深谷,高低起伏的沙丘,夹杂着无数被风化成奇形怪状的红色砂岩,阳光映照泛着红光,令人目不暇接。遗址主体部分是纳巴泰人建造的130多座墓穴,巨大的建筑群均以天然岩壁雕凿而成,散发着阿拉伯风情最原始的韵味。

玛甸沙勒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成就了欧拉扑朔迷离的古代文化。据介绍,玛甸沙勒有一个巨大的神庙遗迹,留下许多造型独特的雕像,现在都存放在利雅得沙特国家博物馆里。在遗址南侧的崖壁上,还有狮子装饰的崖墓,是玛甸沙勒地区最早的文化遗存。

据传说,古代贩运香料的商人,到麦加朝圣的队伍,都要在玛甸沙勒休息加水,当地人趁机宰客坑人,伊斯兰教视玛甸沙勒为被诅咒之地,后来逐渐衰落,湮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4

吉达距麦加仅60公里,是麦加的门户和屏障,是世界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的必经之地。

吉达老城北门被称为麦地那门,向南走是老城的商业街。城中的沙菲清真寺是沙特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是马穆鲁克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从沙菲清真寺向东是东门,被称为麦加门,出这个门后是通往麦加距离最短的通道。

吉达古城的楼房外墙大都涂成白色,正门上部呈拱形,用木材制成,雕有传统图案;窗户和阳台以木条组成的古铜色屏风遮挡,没有玻璃。大大小小的商铺、传统的白灰石墙壁和木结构窗棂建筑群,构成古城独特的景观,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为了保护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沙特政府采取“原住民不走,原建筑不拆,原业态不换,历史风貌不变”的保护措施,就连鸽子的窝巢也都保持在它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严格规定任何人不许私自拆毁古建筑,即使产权属于私人,也由政府定期拨款,分批进行修缮。

吉达新城的蓬勃朝气与古城的岁月年轮,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我们以时空穿越的感觉。新城的现代建筑新颖别致,高楼大厦引领时代潮流,在建的吉达塔拔地而起,将以高出172米取代迪拜哈利法塔,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

麦加就在眼前却去不成,我们总有点不甘心。红海购物广场的服务生对我们说,酒店其实可以安排司机偷偷带我们去麦加的,我听了都有点当真了。但静下心来想想,外国穆斯林进麦加都要邀请函,我们偷偷去太玄乎了,万一被宗教警察逮着,找来麻烦,还是不值。

虽然麦加去不成,但吉达让我们很安逸。“通向麦加之门”也就是一扇门,成千上万人人挤人的场面,对于非伊斯兰教信仰人士来说,看到的也仅仅是个场面气势,无所谓遗憾。

吉达是红海地区的贸易中心。漫步来到红海岸边,沙滩上人很少,海水中也不见人影,与对岸埃及红海旅游区人声鼎沸反差极大。他们真的不想赚旅游业这点小钱,我颇有感触。

2022-08-08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09547.html 1 3 沙特探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