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宁华
一次偶然的遭遇,让韦雪亮伸出援助之手,使得几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此后,公益慈善就成为他割舍不掉的事业。从2014年开始,他不仅自己投身其中,还带动家人一起参与。8年间,他们资助了5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以凡人善举传递社会正能量,诠释大爱真谛。2019年,韦雪亮家庭荣获“江苏省最美家庭”;2022年,获评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韦雪亮被评为“镇江好人”、镇江市“优秀慈善志愿者”。
建“暖冬”团队帮扶困境孩子
2014年冬天,作为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的韦雪亮,来到一窑厂采风,无意间发现一堵断墙下有几个赤脚行走、衣衫单薄的孩子在晒太阳,这让他非常震撼。经了解,这些孩子是随父母从云贵等偏远山区来的,不但没有学上,甚至吃不饱饭。韦雪亮决心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孩子,他邀请亲朋好友组建“暖冬”微信群,把孩子们的真实情况发到群里,大家纷纷捐款捐物。此后每个月,韦雪亮都会带着家人去看望这些孩子,给他们送去食品和生活用品。
欣慰的是,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很快和同龄人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教育。每到寒暑假,韦雪亮还组织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给他们补习功课。韦雪亮和他的“暖冬”团队持续6年帮助这些孩子,先后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物品,直到窑厂关闭孩子们随父母离开,这6年的经历,也让孩子们感受到镇江“大爱之城”的善意与温暖。
圆梦“微心愿” 小善显大爱
窑厂的孩子们虽然走了,但韦雪亮的公益行动并没有止步。早在2018年他就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资助身边贫困家庭学生。他通过组织义卖,筹集了100个爱心书包,捐赠给留守儿童。每年寒暑假,他精心准备价值超过万余元的物资,去丹徒区上党镇其一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和宝堰镇鲁溪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看望那里的孩子。
2019年,韦雪亮组织发起为贫困家庭学生圆梦的“微心愿”活动。一双鞋、一个玩具、一件新衣、一本课外书……丹徒区20名贫困家庭学子深藏心底的小愿望,在新年前夕得到实现。同时,他们还收到了600元到2300元金额不等的新年红包。
圆梦“微心愿”活动已连续开展了4年。每年在为孩子们发放新年礼物的时候,韦雪亮会在其中选择两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另外给他们每户送去2000元的“奖励红包”。韦雪亮家庭目前已和8户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2020年,韦雪亮得知一名参加“微心愿”活动的10岁学生被确诊为骨癌,这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帮助孩子筹集治疗费,他发起社会爱心捐款,得到了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一次性募集到了5万余元的善款,使得孩子及时住院接受治疗。
在善行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韦雪亮的家庭并不富裕,主要收入来源于自己的摄影服务中心。做公益慈善光靠热情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这让他常常陷入力不从心的境地。
为了筹措爱心资金,他和他的“暖冬”团队四处“化缘”,根本无法顾及家庭。妻子李玉蓉是他坚强的后盾,不仅承担起所有的家务,还积极跟随他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019年,在由市妇联发起的“织爱行动·益童助她”99公益活动中,韦雪亮拍摄了数百张困境儿童照片在丹徒区人民广场开展公益宣传,李玉蓉连续一个月协助他布展,发放传单,募集善款。在韦雪亮的动员下,李玉蓉还成为一名“社会妈妈”。
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韦颖雯也热衷公益。新冠疫情暴发时, 她主动申请成为当地第一批志愿者,坚持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执勤。
韦雪亮对公益事业的至诚之心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只要是经由他发布的公益慈善倡议,总能得到网民支持,捐款捐物。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公益慈善事业中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展现一名党员的本色与品质。” 这是韦雪亮为他公益坚持给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