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5日
第015版:书香镇江

阅读,人生“阅”精彩

我市“读书达人”分享读书之乐

蔡庆来家书房一角

樵山书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阅读与现代文化城市品质有密切联系,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古城镇江因书香而更增魅力。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在最新公布的我市居民阅读状况调查中,我市居民综合阅读率93.38%,阅读指数74.78,比去年提高0.62;我市居民每日阅读1小时以上占比59.24%,全省第二。

读书如春风化雨,滋养的是心灵。近日,记者采访了普通市民中的几位“读书达人”,请他们分享以书为友的生活,畅谈读书对学习工作的影响,品味阅读带来的精彩。

孙建平:

阅读,是我们

认识世界的窗口

“夜深人静之时,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杯茶、一本书,就是最好的时光了。”市民孙建平是一位退休中学教师,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丹徒乡间。“在大路小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喜欢上阅读。”他回忆起自己幼时的读书经历,“大路小学在大路镇的东首,校门往西不远,有一家出租图书的小店,店主姓马。我的印象里,薄的连环画一分钱、厚的二分钱一本。”上世纪60年代,他将母亲给的一分两分的零用钱积攒起来送到喜爱的租书店里,换回阅读时的愉悦。

孙建平曾是位语文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他有广泛的阅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多读书,‘水’多了,学生就会多得一点,这是教师的职责。”他认为,“各种题材的阅读,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许多窗口。别人的生活,是我们的镜子。”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旅居上海的他,每天都坚持阅读《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的电子版。“这两份家乡的报纸我读了20年,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每天在手机上、电脑上读到来自家乡的新闻、家乡的故事、家乡的声音,都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我还会把很多内容通过朋友圈传递出去。”

张晓波:

阅读,是最低成本的

成才之道

从1989年,在武进师范普师就读二年级时,市民张晓波就开始订阅《散文》杂志。“这本杂志我订阅了33年,从未间断。”

张晓波从小喜欢阅读,“当时在武进乡下,阅读资源奇缺,拿到一本‘伢伢书’(连环画),爱不释手。要是与人合看‘伢伢书’,总是觉得人家看得慢,迫不及待想翻页,都是歪着头看完的。”

对订阅了33年的《散文》,张晓波充满感情,“不仅对提高文字表达水平,对视野开阔,对性格塑造,都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是最低成本的成才之道。”不仅自己喜爱阅读,近年来,张晓波一直身体力行地传递阅读的价值观念,帮助不同人群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位,让热爱阅读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2015年,她成为镇江首批阅读推广人,2017年,成为江苏省十佳阅读推广人,2021年,受聘担任省级阅读推广人。近年来,她还被市教育局、市妇联等单位聘任为家庭教育讲师,深入全市各幼儿园、中小学、社区,进行读写方面的讲座接近百场,每场次约300-500人。

沈延平:

汲取知识、掌握方法、

提升品位

“最初是汲取知识,其次是掌握方法,再后来就是提升品位、人格独立。”市民沈延平将读书的境界分为三个阶段。

回忆自己读书最多的时候,他说正是苦苦求学的那十几年。进入职场后,沈延平阅读的目的性更强了,围绕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他会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看了大量有关软件开发、IT监理、信息化规划、大数据、智慧城市、数字化等方面科技类的书,还有各种行业类的专题报告、技术专刊、产品白皮书等。”

去年开始,他在微信上开设“樵山书房”公众号,定位于读书、旅行、生活,一年多时间,发表120多篇原创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他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的,照片是随手拍的,提纲和文字是平时随手记的笔记或点滴想法,各种印证资料是根据文章选题做的摘录。

“网络上有大量珍贵的信息,但更多的是毫无价值的垃圾信息。”针对当下的碎片化阅读,沈延平认为,“碎片化阅读的主动性、目的性要强,要知道自己需要看什么。那种漫无目的刷视频、看网络上推送的小说、鸡汤,最终既浪费了时间,又没获得任何有益的养分。”

陈娴敏: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

可以滋养灵魂

虽然身为二宝妈妈,时间精力有限,市民陈娴敏还是会更多的在精神世界充实自己。“多数时间喜欢在晚上开始阅读,或者利用中午等碎片化时间,每天阅读时间大约为1至2小时。”她认为,身为家长,“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必将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终身的。”

2016年开始,陈娴敏决定系统阅读经典名著,每年年初,她都会给自己开书单,订下一个全年阅读计划,“喜欢阅读哲学、散文、小说等,尤其喜欢名家经典著作,每年的阅读量在10-20本。”

除阅读之外,陈娴敏还用朗诵的方式对一些文笔优美的诗歌散文进行精细化阅读,再加工创造,自己录制音频作品发布到APP,分享到朋友圈。曾经是“为你读书”官方APP的推荐达人,拥有2000多个粉丝。目前,她已录制了大约近1000个诗歌散文作品,并公开发布。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快阅读,喜欢短小精悍的文章,甚至把浏览各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文章当做阅读,显然是偏离阅读真正涵义的。”陈娴敏建议,要真正读一些鸿篇巨作,静下来感受其脉络、内涵,体会文字的力量,“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影响可以滋养灵魂、刻入骨髓、受益终身。”

蔡庆来:

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市民蔡庆来说:“读书使我敏锐于社会文化,了解文化的力量,不论在什么领域,都能够一展所长。”蔡庆来偏爱于阅读文史类书籍,家里目前有藏书和各种资料2000多册。

阅读为他带来了知识量的提升,为了把阅读量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在2016年开始,他做了一个叫“镇江风情”的公众号,定位镇江文化历史研究,要求自己每天发一篇文章,有转载,也有大量原创作品。一个时期下来,他欣喜的发现自己在围绕镇江历史文化的知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围绕这篇文章的主题,我要找各方面的资料,除了肩周和颈椎不好的时间没发之外,基本上每天都发。”

“正是我一路走来看过的书,经历的事融为了我的血和肉,造就了现在的我。”蔡庆来说,现在他仍然保留每天读书的习惯,“读书虽不能给我带来现实的利益和好处,但这个行为意味着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马彦如)

2022-04-25 阅读,人生“阅”精彩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192520.html 1 3 我市“读书达人”分享读书之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