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5日
第014版:最镇江

拖板桥

拖板桥,原址位于拖板桥巷东段(今双井路北段东侧)。元《至顺镇江志》载:“在今大军仓前,旧名浮桥。”

镇江古桥数以百计,即使现在运河上还存有七座,它们的桥顶皆为固定,而为何唯有拖板桥顶采取活动的方式呢?这一切都与南宋设立的国家级粮仓(转般仓)有着密切关系。

转般仓,系宋朝廷储运粮米的大型仓库。南宋伊始,宋金对峙于两淮,镇江成为军事后勤基地。绍兴七年(1137),“以昔之置于泗、真者置京口”,即将北宋时期设在淮南的转般仓改置于镇江,依旧称转般仓。志载,此仓“前临潮河,后枕大江,即旧转般仓也”。转般仓四周环水,北面长江,南面漕渠,东面甘露港河道,西面护仓河,所有进出作业皆利用粮船上下。“诸路纲至,即令卸纳”。嘉定年间,所属粮仓增至七十四廒,可储米百万石,极大地提高了储存和转运的功能。

至于拖板桥,它位于转般仓中轴线上大门外,架设在穿城运河上,是粮仓与外界陆路联系的唯一通道,堪称为转般仓的一座门桥。桥为木结构,桥面浮搭,平日收起,有公务需要时再放开通行,故名“拖板桥”。

至元代,粮仓规模缩小,大半土地为民占用,拖板桥亦由粮仓专用桥变为公用桥梁。至顺二年(1331)重建,改为石桥。明代正统(1436—1449)中侍郎周忱重建,又名镇西桥;清康熙初,耆民高拱斗重修。民国时期桥废,湮没于地下。

2010年,在宋元粮仓考古中发现元代拖板桥遗迹。桥为单拱石桥,南北长35米、东西宽8-9米、桥拱跨度8.7米,因桥拱已被破坏,桥体仅存南、北两处桥墩以及残缺的桥拱石。桥墩底部打有成排的木桩,用以支撑桥墩三面墙体;桥墩内侧用碎砖及黄土夯实。桥体南北两侧现仅存部分当时桥面,桥面斜度20°,桥面中间条石东西向平铺,外围条石南北向平铺,部分桥面条石上保留有方形孔槽及车辙痕迹。

(刘建国)

2022-04-25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192518.html 1 3 拖板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