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怦然
立春位于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此,春之序曲奏响,春之序幕拉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启啦!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所谓东风解冻,是说立春之后,由偏北风转偏南风,风吹在脸上有了温暖感。风从东方来,一路向北劲吹,寒气渐消。在“嘶啦”声中,冰雪开始消融,大地解冻。
春天总是赞美不尽,而我对春风情有独钟。春风是信使、是能手、是巧匠,于是有了“春风吹又生”、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了“二月春风似剪刀”……风和春立,万物萌发,一派鲜活的景象。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春风掠过枯黄一冬的草,小草便偷偷探出脑袋,东张张、西望望,“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越过树林,枝丫上不经意间鼓出了嫩芽,惺忪神态。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电影《立春》有句台词:“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此时,我喜欢到农村老家的田野上走走,确实与城里大不同。沐浴在春风中,空气温润,光线晶莹明亮,蛰伏一冬的万物正缓缓苏醒。“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柳树最先感知春的讯息,枝头泛出绿意,丝丝柳条柔软了许多,在微风中摆动出婀娜的身姿,便有了“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境。麦苗儿撒着欢,盈盈翻起绿浪。油菜打起精神,抖落了身上尘埃,“噌噌噌”地开始生长。四周弥漫泥土气息,似乎能听到种子在生根发芽、感到大地在萌动。
漫步在清碧的小河边,溪水潺潺。几只鸭子在河中嬉闹觅食,一个猛子扎下去,待浮上来时,鼓鼓的嘴巴作吞咽状,想必寻到了螺蛳。鸭子在水面上扇动翅膀,不时地发出“嘎嘎嘎”欢快的叫声,或许因为螺蛳的味道鲜美了;或许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水温上升后身体酥痒了。这叫声惹得鸟儿羡慕不已,它们清了清嗓子,一阵叽叽喳喳,清脆婉转,比鸭声悦耳动听多了。
天乍暖还寒,春姑娘眉间春色微露,欲语还羞,只是迈着碎步款款而来。都说春天是张娃娃脸,说变就变。“东风带雨逐西风”,风卷着一帘春雨润物无声。细细密密的雨如织成了一张天网,朦胧了窗格、朦胧了街巷、朦胧了田野,也诗意了景致。有时这张娃娃脸变得厉害,“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些地方还伴有飞雪,点缀在树丛中、瓦楞上,俨然成为别样的美景。尤其是雪落在梅花上,相互争春,更为有趣,结果“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双方打了个平手。春雪有点散淡和俏皮,面对太阳这张红彤彤的笑脸,禁不住扑哧扑哧也笑起来,蓦地泪眼汪汪,化为滴滴春水。
立春有迎春、鞭春牛、咬春等风俗。在我老家,立春又称打春,因为有“鞭打春牛”,预示农民开始春耕,也是对丰稔的期许。鞭春牛并不是鞭打真的耕牛,实际上打的是泥塑牛而已。记得小时候立春这一天,村上人聚集到打谷场上,头顶红绸、身挂红花的泥牛已出现在眼前。队长手执柳条鞭边打边唱:“迎来芒神,鞭打春牛,一打风调雨顺,二打五谷丰登……”伴随着鞭炮齐鸣,众人合力,将泥牛打碎,宋诗《立春》首句“泥牛鞭散六街尘”写的就是这场景。圈中的牛似乎听懂了乡亲们热闹劲中号令,活动活动身子骨,抖擞精神,哞哞叫唤几声,用积蓄一冬天的力量,准备犁田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