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新学期又如约而至,首先让我们对高一新生的加盟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军训精神,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也要对高二、高三师生在暑假期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抓早抓实的拼搏精神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在全国生物竞赛中取得佳绩的获奖学生和教练员表示祝贺!更要对作为江苏省唯一入选2020年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的高三(17)班的刘苏畅同学予以表彰!表彰他心无旁骛、志存高远、为校争光,预祝他在国际大赛中再创辉煌,为国争光!
“正值翰墨香满园,为谁辛苦为谁甜”,每当开学季,都是收获的季节,从高考发榜至今,全校师生都在为创造了辉煌的2020届高三年级点赞!13人达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实际录取7人,1人录取香港大学,无论是C9高校、985名校,还是211、双一流学校的录取人数和本一达线比例均交出了一份令师生和社会满意的答卷,为传统的2008高考方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极大地提振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学校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当开学季,也是耕耘的季节,我都要和大家交流学习的心得和体会,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知识可以拯救生命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在几十米高的海浪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十岁的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将有威力强大的海啸发生。她立即让父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
小蒂莉在联合国总部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克林顿在会见蒂莉时深有感触地说,“小蒂莉的故事提醒人们教育可以导致生与死的差别”,“所有的儿童都应该受到减灾知识教育,他们就会知道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如何去做。”
“武汉疫情”再次给出了同样的答案,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边喊着“建议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挂帅出征,亲赴武汉。他的话管用,源于出身医学世家,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源于“非典”期间能力排众议,敢作善为。
——73岁的李兰娟,从赤脚医生到工程院院士,一路“走”进病人的心房,她说:“ICU集中了全院病情最严重的病人,只有进入查房、面对面交流,才是增加病人信心的一种方式”。
——51岁的张文宏,疫情期间常常发表简明扼要的言论指导大众生活工作,同样得益于复旦大学博士的底蕴和长期从事感染病临床研究的丰富经历。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你将来的气质里,一定会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曾有人给钱钟书夫人杨绛写信,抱怨社会太浮躁,自己根本无心上进。作为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的杨绛,回信时一语中的,直接道出了年轻人的症结所在:“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说:“坚持读书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央视名嘴白岩松说得更直白:“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作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不拼考试,你要跟人家拼素质和见识,你的底气在哪里?”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说过:“你的未来,不取决于你如今的生活有多好或多坏,没有人可以帮你编织好未来,你的命运由自己书写,你的未来由自己掌控。”
再也不要抱怨读书太累了,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明天的难,所有吃过的苦都会成为攀升的路,千万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千万别让明天的你讨厌今天的你。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校园之外哪来温室?千万不要再假装努力了,结果不会陪你游戏,很多同学经历高考后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学习是公平的,竞争是残酷的;真的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比我们聪明的人更勤奋……
读书也许不能给我们直接带来财富,但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万物在甘霖雨露滋润后的清新、新鲜、水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将潜移默化地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你的言谈举止和人生轨迹。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知识可以振兴民族
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民族无不热爱阅读,读书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以色列人口仅为800万左右,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0.2%,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日本在迈入21世纪的最初20年里,平均每年获得1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奖牌,惊叹之余,再看看人家国民的人均阅读量,答案昭然若揭——2018年,以色列人均64本,美国44本,日本40本,法国20本,韩国11本,而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67本。有人调侃说:其中是不是还包含教科书?
自古以来,所谓的“逆袭”从来都不是传说中的“从天而降”,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蹭”出来的,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创造了华为奇迹的任正非以亲身经历践行了这句格言。任正非不但自己爱读书,还总是要求高中级干部要多读点古今中外的历史书籍,还不时向管理层推荐自己读过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部电视剧,尤其要大家关注和思考业界同行及历史上的各种危机。在国人都为华为的生存问题担忧时,任正非最关心的却是中国的教育问题,他认为:“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
杭州G20峰会期间,主持人曾向马云提了一个问题:“您有时间读书吗?有没有什么书是可以让人快速赚钱的?”马云笑答:“我自己觉得最佳的大学是社会大学,我以前看书不算多,我看书跟人家不一样,我有时候一本书可以看很长时间。我的书不放在办公室里,我的书放在厕所边上,我的书放在枕头边上,我的书放在飞机上。其实看书重要,但是看世界更重要。”
最近热播的抗战片《八佰》中有一个场景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俺是山东临沂平邑仲村的,俺娘叫卢小红”“兄弟们,来生再见!娘,孩儿不孝了”……战士们排好队浑身绑着手榴弹,一个接一个跳进日军的队伍与对方同归于尽,影片中没有给出多少面部特写的镜头,而是运用了“声音特写”这一表现手法来烘托将士们的视死如归。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念过几年书,有的甚至连名字都写不齐全,然而,他们读懂了大敌当前,“丈夫许国,实为幸事”是军人的不二选择的人生之书。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作为新时期接班人的我们,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要读无字之书,更要读心灵之书。尤其是经历过疫情大考和华为事件,面对着世界格局的百年巨变,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读书”“怎样才能读好书”等问题。
读书同样也理应是我们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愿“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成为我们一中校园里最美丽的风景,愿“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成为与我们终身相伴的优秀品质。
山脚下人多,我们山顶上见!
(省镇江一中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