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
第011版:京晚人物

汉服“出圈”元年的镇江“同袍”

8月22、23日,“礼衣华夏全国汉服超模大赛”江苏省总决赛即将举行。此前,在镇江赛区荣获晋级资格的“花茶”“乐乐”“时代”等多位同袍将集结赴宁,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独具华夏审美的汉服雅韵和礼仪风范。

近年来,不只这一场以“汉衣冠”、汉文化为纽带的T台大赛,放眼全球汉服代表的中华传统服饰及礼仪文化日益发展,传统国风与时尚潮流结合,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所发布的《2019-2021中国汉服产业数据调查、用户画像及前景分析报告》中显示,2020年已成为汉服“出圈”元年。

在这股“汉风”的裹挟下,数以千计的镇江同袍群像渐渐走向前台,浮现于大众视野。

一群钟爱汉文化的年轻人

“文章山水,衣冠镇江”——8月1日下午,第二届“礼衣华夏全国汉服超模大赛”镇江赛区选拔赛在苏宁广场举行。这是一台霓裳裙裾、衣袂飘飘,既养眼又自信的地方性“神仙打架”比赛现场。

30位选手身着不同形制、不同朝代风格的汉服款款登场,眼波流转之际,佳人才子们似从千年画卷里向观众走来,让人瞬间穿越在汉唐盛世、魏晋风流、宋明风雅之间。选手们或执扇拈花,或捧书击鼓,伴着古典悦耳的音乐,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国气度、礼仪风范。

其后,选手们展示了巴乌、洞箫、古筝、书法、舞蹈、歌曲、朗诵等个人才艺。知识问答环节中,汉服常识、镇江诗词、历史文化知识等均在台上“过堂”,考验了选手们的文化素养积累。担任首席评委的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镇江分院研究员高逸凡现场点评、科普、互动,选手和观众受益匪浅。

活动现场,一位身着汉服、前来观礼的同袍兴奋地向同伴“吐槽”:在如此“魔幻”的2020年,对这场比赛已经期待了太久!

高逸凡告诉记者,汉服爱好者之间喜欢互称“同袍”。“同袍”语出《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而汉服,目前被认为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展现着绚丽多彩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知来处,明去处。同袍们将穿着汉服作为与传统文化对话,逐渐积累起一种文化认同。

在镇江中学读高一的王同学,衣柜里有3套汉服。逢节庆假日,她会穿着汉服去逛逛西津渡。“我初中时接触到汉服,特别喜欢。父母也很支持我购置汉服。两三年前我还不太敢穿,而现在即使穿着全套汉服逛街也不太会招来异样眼光。我觉得这几年汉服热潮方兴未艾,是社会包容度、文化自信的一种外在表现。”王同学说。

一个“佛系”的小众社团

获得官方授权、承办此次“礼衣华夏全国汉服超模大赛”镇江赛区的是我市一个小众社团——镇江市山水汉居传统文化研习社。记者深入探访得知,该社团于2011年1月创建,并于2016年5月在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受市文广旅局的业务指导,截至目前社团同袍已近千人。

镇江山水汉居常务副社长王文韬,本职工作在镇江文旅集团从事文化旅游研究。平时,他会穿着带有汉文化元素的服饰,透出一股儒雅气质,在开展汉服活动的时候又着一身礼服,彰显民族礼仪。

王文韬告诉记者,提到“山水汉居”,不得不提起他们业已坚持九年的“宗泽纪念园祭祀大典”。

2011年,镇江同袍、旅美博士杨子湛在网络发布一篇《心底的故乡》,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以这篇文章为契机,一群散落于海内外的镇江学子通过网络结识,并相约季夏时节回乡,在南宋民族英雄宗泽元帅的墓前穿着汉服,祭祀宗忠简公(宋廷追谥宗泽“忠简”)。他们当年这一看似冲动的举动竟在事后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经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宗家后人的努力,2012年宗泽墓全面修缮,2013年建成了宗泽纪念公园。

2019年9月22日,镇江山水汉居组织举办了第九届宗泽纪念园公祭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袍们齐聚镇江,着汉服、行汉礼、祭宗帅,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年来,同袍们一点点复原、完善祭礼流程。他们感叹:“幸我同袍,初心毋忘,捐流汇海,万折必东。”

有国外留学经历的王文韬告诉记者,每当他流连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看到中国的藏品时,总是感慨万千;尤其看到部分藏品所展示的旧中国形象,又触动不已。“那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应该将最能代表中国气质风貌和民族自信的展品陈列出来。汉服应该就是一个引子。”王文韬说。

与周边城市的“汉服圈”相比,镇江山水汉居并不高调,甚至有些“佛系”。九年来,他们默默地做着一些与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事情。比如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应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邀请,为市民展现唐、宋、明的部分款式服饰。社员们也择机走进市区的多所学校,为同学们讲述传统汉服服饰文化源流,同时引导同学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逐步形成自己对传统文化新的认识。

一个应被珍视的文化现象

如何看待汉服“出圈”?业界对此的共识是:现在人们对汉服的接受度提高与国家发展越来越好有关系,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对汉服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助力。

镇江山水汉居副社长、文化艺术总监子茉涉足汉服圈已有近十年,对传统服饰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均有较深入的持续关注,对镇江本土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衍生发展亦有研究。

子茉说,镇江博物馆馆藏周瑀墓宋代服饰、丁卯桥窖藏金银器等均为镇江本地非常珍贵的文物。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们将成为对市民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科普的最好载体。“国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文化红利,社会各界如何消纳、融合、输出,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同时正面影响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是个值得珍视、非常严肃的时代话题。”

谈到汉服这个具体话题,担任镇江山水汉居高级顾问的高逸凡说,汉服是传承数千年的汉族传统服饰文化在清代断层之后,于21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重构式回归的文化符号,最初只能算是一种小圈内的草根亚文化,不为主流社会所接受。如今汉服渐登大雅之堂,逐渐开始重拾数千年来服饰文化之精华,也慢慢开始为人民群众所熟知和接纳,有望重新成为我国社会服饰体系的一员,十几年来其路不易。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本身的魅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提升带来的对民族认同和民族形象重新塑造的实际需要,还说明坚守初心以待时来,人间正道终将不负心中美好。

根据专业机构的统计,截至2019年初,全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达到204.2万人,同比增长72.9%。汉服复兴带来的文化现象、汉文化产业的日渐兴盛,让镇江的同袍们信心倍增——“复振吾辈之信仰,重拾府城之灵魂.我们会继续走下去,为了一个庄严华丽的中国!”(翟进)

心底的故乡(节选)

■ 相关链接

文/杨子湛

或许,人往往到了即将失去的那一刻,才意识到其珍贵吧。但无论如何,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所要保护的,并非只是一处古建,一处民居,一种方言,而是要存留着这座城市独有的生态,小心地守护着她的精神与气质。扩而大之,我们复兴汉服,并非只是复兴一件衣裳,而是要复兴她所承载的整个文明,复兴那些能够让中国称之为中国的东西。

本版图片由镇江山水汉居提供

2020-08-21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93217.html 1 3 汉服“出圈”元年的镇江“同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