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道平
最近,我和老伴探访了张云鹏故居,这是坐落在大西路仓巷69号的一座民宅。
张云鹏故居建于民国初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它占地600平方米,前后四进九间,四周有围墙。正门朝南,东西两墙长满爬山虎,微风吹过,绿波荡漾,雅韵十足。正门上方有原焦山住持茗山法师题写的“仲景家声”四字,笔力苍劲,庄重之气扑面而来。仲景即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张云鹏一门三代都修行中医,又与张仲景同为一姓,医脉相承,门额“仲景家声”用得十分贴切。
进入正门,墙角旁有一长形水池,有鱼悠然游动。院中有回廊、腰门、亭台、月圆门等建筑,院内绿树葱茏、典雅幽静,并种有紫藤、翠竹、腊梅、桂花、月季、黄杨等数十种花卉树木。院内置有石桌、石凳、假山,彰显出江南园林的古色古香和宁静悠然。
庭院之北是张云鹏故居的主体建筑,三间并排朝南,青砖小瓦,砖木结构,大七架梁,雕花门窗,古雅精致。大门基石为一整条青色泰山石,长约9尺,宽约1尺,正梁东西两端各悬挂着两柄木槌一样的器物,原来这叫“子孙槌”,它不仅寓意子孙发达,还具有目测房屋偏斜情况的功用。中堂对联“世泽承家书百本,清光如昼月三更”,传达了主人儒医为民、积德行善的为人准则与情怀。
张云鹏为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后裔,他父亲张鼎臣也是著名中医,德高望重,誉满江南。张云鹏子承父业,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以济世救人为医德准则。他行医过程中对烈军属优待,对贫苦群众不计报酬,并自掏腰包为他们买药,将治病与爱民、爱乡、爱国结合起来,继承了祖辈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爱国爱民的伟大胸怀。他在行医的同时,还刻苦钻研医术,撰有《瘟病辨证十三篇》等著作,得到医学界和文化界尊重。张云鹏的两个儿子张松本和张松祥都选择了济世救人的医生职业,如今两兄弟在镇江中医界都小有名气,一个孙子在部队也是医生。
如今,这老宅里住着张松本和张松祥两家人,他们同日结婚同吃同住40年,两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老宅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如今已经日益破旧,为了保护文化遗存,让这座坐落于市中心的老宅能在高楼夹缝中保存,张家兄弟付出了不少心血。上世纪90年代,镇江开始旧城改造,张家老宅也在拆迁范围内,开发商承诺给予100多万元现金补贴,但他们拒绝了。1994年两家人决定修缮老宅,他们集资20多万,启动了老宅修复工程。为使老屋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修旧如旧,修缮所用材料绝大多数都是从屋子拆下来依旧坚固的旧材料中挑选。当时最棘手的问题是需要补充大量小青砖,为此两兄弟利用下班和公休日,哪里有旧城改造工程,就往哪里跑,在拆除旧房的废墟里找砖。通过两兄弟的努力,保护下来的张云鹏故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000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成为名扬海外的镇江名片,引来海内外近万人慕名参观。
现在,这里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经常有省内外专家学者造访。对每位来访者,主人都分文不收,热情接待。张氏一家为镇江的文物保护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敬意,感谢他们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