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医疗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鱼跃医疗的十多个产品连续十余年国内市场占比第一,其中,制氧机连续十年全球产销量第一。
“鱼跃医疗设备及高值耗材项目,是江苏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振告诉记者,我们的重点产业项目——鱼跃医疗设备及高值耗材项目建设春节期间没有停工,相反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我们对部分生产线进行柔性改造,扩大产能以保障疫情防控需求。
智能系统加自动化设备,
实现快速生产和出库
鱼跃医疗丹阳全球制造基地——占地1000亩的“生命科学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厂房32栋,基地按照工业4.0、智能制造的标准建造,汇聚了鱼跃全球科技创新成果。目前,所有主体建筑已全部完工。行政、研发、SMT生产车间、注塑加工中心、血糖试纸车间、感控消毒车间、智能仓库等十几个生产车间已经投产使用;剩余部分生产车间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今年下半年全面启用。
近年来,鱼跃医疗投资一个多亿建设的SAP、PLM、MES、CRM、SARM、WMS、WCS等企业管理运营智能系统,不仅可以迅速实现企业信息快速流转,更可以迅速将客户需求转换为生产需求、物料采购需求等,加上自动化设备,实现快速生产。
“当产品需求变动时,相比传统固定的生产模式,柔性生产线模块化、智能化的特点更符合定制化需求。”袁振说,以往一个生产线只对应一个产品,而现在一个生产线,在不增加硬件的前提下,就能响应变化,快速的扩大产能。
记者了解到,鱼跃整个厂区在各场景应用各类型机器人500多台套,另外,在整个厂区内应用了全自动无人智能物流系统。整个生产厂区,已无叉车和人工搬运的场景。因为所有的生产车间通过空中连廊和地下隧道进行连接,每一条生产线都有一个物料码头,每生产一箱产品都会通过物料码头转到物流通道,然后进入智能立体仓库。
研发费用占销售额10%,
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鱼跃医疗注重科技创新,通过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及区域顶尖医院开展长期深入有效的产学研医合作,鱼跃医疗建设了一批国家及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在中国、德国、意大利等地建立八大研发中心、五大生产基地和一个生命科技产业园等。鱼跃集团的年研发费用,约占销售额的10%。
鱼跃在持续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在持续开展未来产品的布局,如这次新冠肺炎治疗中用到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产品——高流量湿化治疗仪。鱼跃在3年前开始布局,当时该产品的技术研发已经成熟,本来准备今年下半年生产。当得知疫情需要用时,立即开模具,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该产品推向市场。
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整个湖北共采购1.8万台呼吸机,其中1.4万台无创呼吸机,而鱼跃提供了约60%。
袁振介绍,通过对制氧机工艺工程技术和原理技术的再开发以及5000多次的技术改进,鱼跃医疗实现了制氧机的小型化、轻量化、静音化、智能化。而鱼跃医疗的无创呼吸机,能够实时监测多项参数,直观观察所有参数联动变化,协助判断患者治疗效果,其满满的创新力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如今,鱼跃无创呼吸机已出口过万台,驰援了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英国等国,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疫”中体现责任担当,
向全球提供疫情防控产品
1月22日下午,湖北省向国家请求紧急支援,调拨医用口罩4000万个、防护服500万套、红外测温仪5000套。得知这一信息,鱼跃医疗立即行动。
2月3日,鱼跃公司捐赠的第二批物资——呼吸机、口鼻面罩、制氧机、雾化器等200件医用物资发运。物资重量近10吨,价值210万元,定向捐赠给武汉市第四医院、第三医院、中医院、第六医院、第九医院、第五医院、济和医院。
2月4日下午5时7分,鱼跃捐赠的100台医用制氧机、10台医用呼吸机,搭乘其公务机从南京禄口机场运送至武汉天河机场,委托卓尔公益基金会火线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
疫情期间,鱼跃医疗作为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全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企业,在工信部统一部署的要求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管理指挥下,向全球提供了跟疫情防控有关的产品,其中有影响检测类、筛查诊断类、呼吸治疗类和感控消毒类共四大类,20多个品种、100多个规格的产品,应用于疫情防控中。
袁振说,3月中下旬,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各类疫情防控物资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鱼跃医疗接受了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国际合作署等相关部委委托,开展对外援助的项目和海外多个国家的疫情防控物资出口工作。
对于未来产业的布局,鱼跃董事长吴光明在几年前提出了“智慧鱼跃”计划。在该计划指引下,鱼跃医疗将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全新落成的鱼跃丹阳全球生产基地打造出一个包括智能产品、智慧工厂、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智慧鱼跃”体系。
袁振还透露,鱼跃医疗的二期项目计划以现有的研发、市场、检测、生产等平台能力,对国内外的科学家、研发人才和有良好前景的小微企业进行招引,进行孵化和加速,形成生物医药领域里高层次人才、技术、资本等集聚的产业生态,打造“医疗小镇”,助力镇江“跑起来”,跑得更快。(朱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