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所在地区的政府办事平台的“大名”,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纷纷跟帖,因为大家发现,这其中竟然很有“梗”。
(7月1日《中国经济周刊》)
政府办事平台玩起“谐音梗”,被不少网友点赞。诸如贵阳市“贵人服务”、吉林省“吉事办”……这些政府办事平台的“大名”,有着良好寓意,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创意值得肯定,也体现了对服务对象的尊重。
诚于中而形于外。“脱俗”的名称,让人看到各地政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体现出的诚意。数字政务对接的更多是年轻群体,相对来说,他们不喜欢老套、守旧,取一个“清新脱俗”的名称,也是重视用户思维及善用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是与时俱进,对推广政府办事平台有很大裨益。
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商品、各种优质内容,要获得关注,需要更懂用户思维,要懂得营销,这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政府办事平台。重视用户思维,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让更多有需要的民众使用政府办事平台,才能让政府办事平台更好发挥作用,更好服务于民。
当然,要让政府办事平台更好运转起来,更好发挥政务服务的作用,玩“谐音梗”,取一个更适合互联网语境的名称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此前一些政府部门为了赶时髦,纷纷开通政务微博、政府官网、政府APP等,结果却变成了一阵风,变成了盲目跟风,变成了“僵尸网站”、“睡眠网站”。
不能再重蹈覆辙。所以,政府办事平台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仅是开始,仅是开了一个“好头”。关键需要政府部门能够重视平台的建设与运转,要让平台“名符其实”,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要加强对政府办事平台的管理与维护,更要避免平台变成了名字好听的“僵尸平台”。而这需要政府部门能够真正树立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平台建设,这样才可能真正有利于引领数字政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