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把题目写成“晓风南浔杨柳岸”,朋友们一定认为这是个清静雅致可以遣怀遗情的好地方。可是我说的是北固山下,从解放路北端向北再折向东一直到连沧观。
一排高大的垂柳从进公园起就浓荫蔽日,上几级台阶,几步就到了江边,再折向东,沿着岸,高一处低一处,排排杨柳依依,柳枝随风拂面,摇曳袅娜多姿。清早去,东方既白,几颗晨星,一钩残月,江上淡雾蒙蒙,几只水凫浅水处嬉戏。这里分明就是柳永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处。此地最多情处,我想,在这里读书或许可以把书多读出一些成色来。
柳永,宋时福建崇安人,以词名,号称: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仁宗时柳永自诩“奉旨填词柳三变”,皇祐元年任屯田员外郎,定居润州,皇祐五年与世长辞,终年69岁。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资殡于寺院——杜秋娘、杜十娘、梁红玉皆出在镇江,出现这样的故事不奇怪了。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后来知润州府,惜其才怜其贫将其移葬于北固山下。柳永墓在镇江,还有其他地方与之相争,但是柳永家乡人认准柳永是葬在镇江的。2004年9月,时值武夷山柳永纪念馆新馆落成之际,老家人从柳永冢上抔土回乡。谓千载游子今朝还乡,一代词宗魂归故里。柳永爱镇江,我们岂能不爱?
柳坟、柳井、柳像,我好像在这里看见了三件套。山上是辛弃疾铁板铜琵琶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山下是柳永檀板短笛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刚一柔,是不是把我们镇江的风景装扮得更有风情?
然而,柳树少了许多,晓风难寻杨柳岸!我知道,虫害严重,许多柳树都被蛀空了。治虫,补植,柳永爱看的杨柳岸我也爱看。离岸不远的江水里那两只水泥旧桥桩,稍加整理就可以乔装打扮成两艘不沉的游船。污水处理罐已竖起好高了,我看得像鼓,红红的鼓身,牙色的鼓面,如果把江边的两个大处理罐外形设计成“鼓”,外地人见到这样地标式的巨鼓,大概会想到“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说不定还会联想到一句歇后语:江边上敲鼓——震江!那么,就让镇江敲响再次前进的鼓点,振兴镇江吧。
市政府开辟了“市民建议”通道,拙文算是建议吧!
(秦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