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
第016版:名城周刊·听鹂山房

大学山上的回忆

文/姜洪根

转眼之间,王永昌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年了。我早就想写下一点文字,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先生的印记。

我是1983年冬天在大学山上老镇江一中实习时认识王先生的,那时我们还不到二十岁,印象中先生大概也只有四十二三岁。那一个学期,先生教一个高三理科班语文课,兼任学校行政工作。去实习之前就耳闻先生大名,对先生学问和教学水平神往之至,早就想一睹其神韵风采,有机会和另外五位同学被安排在一中实习,觉得真是莫大的荣幸。

我们两个同学被编为一组,在同一个班级实习,由相关老师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我和同学丁君被分配在一组,在初一(4)班实习。记得那时,先生到我们六个实习生的大办公室(实际上就是学校的空教室)来过两次。一次是先生一个人来的,具体说了些什么,早已记不甚清楚,但先生和我们对面而坐、侃侃而谈的动作神情却在脑海中留存至今,先生清癯而又精神的面容经常会不由自主地闪现出来。记得先生好像说我们年纪轻轻,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应该是前途无量,但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并对我们在初一年级实习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番勉励。另一次是我们的三位语文实习指导老师陪同先生一起来的,人多话多,说的什么也记不清楚了,大概也是一些实习、学习上的事情。

大学毕业,我回到家乡的乡镇中学工作,五年后,被选调到当地的县中任教,因工作关系有了较多向先生学习请教的机会,后来我因工作调动来到先生所在城市学校教书,和先生有了更密切的交往。先生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先生被发现身染重病很突然也很偶然,但他豁达乐观,笑对病魔,积极配合治疗以期康复。记得我和单位的领导中秋节前一个上午去病房看望他,先生大口吞咽着小女儿精心烹制的鸡蛋羹,坐在病房会客间和我们谈教育,说人生,聊过去,望未来,没有丝毫的哀怨与气馁。我们生怕劳累了先生,便想早早地告辞,先生却兴致勃勃,不愿结束这美好的闲谈时光。

先生作古于2016年12月19日上午8点多钟。在那时刻,我正乘坐202路公交车去单位上班,先生正在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我知道,他肯定有许多的不舍,诸多的无奈。在车上,遇见前辈王老师,我不由自主地告诉她先生生病的事情,告诉她病房里的先生乐观旷达、视生死为小事、积极与病魔作斗争的情形,期待老天能够让先生迟归道山,满足我等学生、朋友的心愿。等我到了单位,一走进办公室,同事周君告诉我,王老师作古了。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往医院赶,到先生的病房和他的家人一起送走了先生。

回想这三十几年来,先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念,对同事朋友的古道热肠,对后生晚辈的帮助提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的一生,小而言之,是为家庭,为工作,为他人;大而言之,是为国家,为教育,为人生。我曾经想寻找一些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先生,比如清朗健迈、高畅和润,但都觉得不甚满意,只能叙述我和先生之间的一些琐碎的往事,来寄托对他的怀想。

2019-12-21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58405.html 1 3 大学山上的回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