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4日
第021版:作文

竹林深处有诗意

不喜欢如今的宜兴竹海,泥塑的动物一个又一个,人为添设的景点一重又一重。一面一腔,单调老套。

目光所及,只有比肩接踵的游客。道旁的些许竹子裸着“到此一游”的伤痕,在喧嚣声与闪光灯的双重侵袭下,萎靡不振,失去了淡雅的韵致。

我慢慢向上,企图把一切抛在脑后,脚下,平坦的石板路逐渐变为泥泞的土路;耳畔,嘈杂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安宁静谧,我开始仔细打量竹林深处的景致。

兴许是少人打扰吧,景区深处的竹子格外富有生机,那竹根带着泥土的湿润,浸染着最原始的芬芳。挺拔的枝干一节节拔高,有着直冲云霄的磅礴力量,浓密的绿意顺着枝干往上爬,绽出一片片青翠的绿叶,挺括的翠叶相互掩映,宛如朵朵静止的碧色浪花。起风了,这绿色的海洋波涛汹涌,飒飒作响,苍翠之色以浩浩荡荡的气势扑面而来。漫步于竹林深处,我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那寂静,触碰到那温润如翡翠的挺拔竹竿。

明媚的阳光透过叶间缝隙,洒下一地细碎暗金,偶有鸟鸣,循声望去,却在繁密的竹林间迷失了目光。徜徉竹海,脚下,山泉潺潺,蜿蜒曲斜,清冽泠泠;头顶,那青翠欲滴的箭叶,无须笔墨的点染,却也诗味十足。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宋代的杨万里,这样称赞的“野菊”。不愿像“东篱族”那样向陶瓮邀宠,野菊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荒野,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这远离游人目光、躲在山林深处的绿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挺拔不弯,虚心有节的翠竹啊!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那几许深深的庭院里,阅一卷书,饮一杯佳酿的可是杜少陵?暂离了世事纷扰,得到了一时的解脱,任凭新雨微风。几竿翠竹寄寓了他波澜壮阔的思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繁忙的案牍之余,即使卧听风穿竹丛,也挂心百姓疾苦的可是郑板桥?宁可辞官归去也不愿同流合污的郑燮,借画竹陈民情,将以往咏竹诗中风流雅士的孤芳自赏荡涤一空。

绿意在沉香的水墨间,淋漓尽致,一片幽静中,你醉了,忘却了尘世烦恼,只觉轻快畅通,别了,思绪纷乱;别了,不堪重负。

最爱的莫过于竹林深处,不仅因为那有弥天铺地的翠绿和诗意,还因为人迹罕至处那纯粹的自己。

(市实高高三11班 卞惠玟)

点评

作者慧眼独具,用心感受,以道旁之竹与竹海深处对比,突出了竹海深处的安宁静谧,远离游人的翠竹,富有生机、力量磅礴,诗味十足。同时又对竹的干、叶、根等细致描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鸟鸣泉流,韵味十足。竹海深处的竹,就是古之圣贤,是他们“波澜壮阔的思想”的寄托,是他们“不愿同流合污”陈述民情的凭借。这不已经具备了中华诗词之质素了吗?这能不让作者“最爱”吗?(市实高老师 燕海鹏)

2019-09-04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43160.html 1 3 竹林深处有诗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