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4日
第005版:看点

沃土育才有前途

王呈 摄

魏兢 摄

范海罡 崔骏

吴光辉: 为国产大飞机烙上更多“镇江印记”

人物简介:

吴光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武汉市人。飞机设计专家,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重大专项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吴光辉曾任998工程总设计师,实现该型装备从无到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性跨越;曾任ARJ21飞机总设计师,领导完成国内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客机设计;任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先进干线飞机研制,突破了多项国外限制对华出口的技术难题,2017年5月5日C919圆满首飞。

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2017年5月5日,中国商业主研机型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走出了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机研制的正向设计之路。

那时候,C919“身上”就已经留下了许多“镇江印记”。

在我国越发重视发展航空产业的背景下,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飞机班”,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成为专业导师,让日后量产的国产大飞机上有更多“镇江印记”成为可能。

与飞机打了半辈子交道,吴光辉的名字在我国航空领域,留下了一抹抹“光辉”:

打破国外禁运,实现某型装备从无到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领导完成国内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客机的设计;

主持完成以新一代超临界机翼、全电传、飞控系统、集成模块化航电系统和第三代铝锂合金为代表的先进干线飞机研制,突破了多项国外限制对华出口的技术难题……

此次受邀来到镇江,成为江苏航院专业导师,吴光辉院士还说起了自己与镇江的缘分。

“我不止一次来到镇江,每次都能欣喜地看到镇江航空航天产业的变化。”说到与镇江的渊源,吴光辉侃侃而谈。

出生于湖北武汉的吴光辉,1968年就随出生在江苏的母亲来过镇江,游历过金山、焦山的他,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地处长江边,风景很好,有山又有水”。

随着大飞机设计的启动,吴光辉院士踏上镇江土地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段过往,也让他对镇江有了更多了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高校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航空相关产业基础。

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中国商飞公司与在镇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开启了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发展的新篇章。镇江涉航企业的产品,也开始成为为大飞机配套的部件、组件。

“比如说,大飞机机翼上需要使用的一种材料,之前主要靠进口,后来,这种材料在镇江实现生产,便填补了国内生产的这项空白。此外,大飞机的内饰、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不少出自镇江的公司。”见证了镇江航空航天产业蓬勃发展的吴光辉,看到大飞机里的镇江元素越来越多,这其中,也包括“智力产品”的高素质航空航天技术人才。

吴光辉院士认为,航空强国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参与,同时也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江苏航院对航空航天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很让人感动”。

“C919飞机的首飞搭载了很多镇江的产品,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希望能看到更多来自这里的航空航天的物和人,随着大飞机飞上蓝天,走向世界。”吴光辉说。

李仲平:航空航天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人物简介:

李仲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复合材料专家,湖北省安陆市人。现任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新材料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功能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材料专家组组长,原总装备部先进材料技术专业组副组长等。

李仲平长期从事航天复合材料的研制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

当飞行器以超高速飞行时,飞行器运行会出现“热障”并伴生“黑障”现象,热量急剧增加、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甚至中断,严重时可导致损毁事故。李仲平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热障”等人类太空技术难题问题。他们研制出的系列新材料与防热结构,成功应用于新一代航天器,支撑了再入机动、精确制导等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

6月22日,在出席了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集中签约仪式之后,李仲平院士特地抽出时间来到航院青年教师中间,与大家进行座谈。李仲平回忆,早在多年前,我市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过程中,他就跟镇江有了交集,与专业从事航空复合材料研制和生产的多家企业开始了业务合作。如今来到镇江,得知镇江已经形成了航空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航空高端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等航空材料制造产业,身为材料专家的他,为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由衷高兴。

谈到被学院邀请担任专业导师,李仲平说“非常荣幸”。当着学院青年教师的面,他一如既往的谦逊:“在航天工程一线做科研、技术管理工作,我一直是当学生的。教学生方面,大家都是我的老师。今后,我将尽我所能,为航院相关专业业务发展作贡献。”

“航空航天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这是李仲平在与青年教师座谈时最希望表述的核心要义。在长期航天一线工作实践中,他感觉到普通高校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进入工作状态时间长,从事研究、生产过程中,暴露出质量、安全、效率等多方面问题。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有理论有实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充实到一线工作中去。

李仲平鼓励青年教师们:“我们应以从事职业教育为荣。”他说,以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有欠账的,与社会传统观念、舆论,用人制度都是有关联的。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有可能的,而且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应航空产业发展需要而创立的江苏航院正当其时,采用的合作办学、按专业方向办学、定向办学等措施,让学院在为航空产业提供人才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江苏航院航空工程学院教授李建霞告诉李仲平,航空材料是镇江航空产业园的主导产业,“今年,我们根据产业需求,调研开设了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专业”,她向院士请教,怎样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李仲平说,材料行业属于制造行业,在专业的创建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就材料而材料。例如,前期制造材料的装备、后期将材料加工成结构件的装备,就需要融合,实现一体化。缺乏先进的复合材料装备,目前已经“卡”住了材料研制的快速发展。现在国产的复合材料成型环节手工约占到80%以上,而先进国家的自动化率能达到80%。复合材料牵涉到很多装备问题,因此,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培训一定要与结构、制造工艺、装备相结合。

2019-06-24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32605.html 1 3 沃土育才有前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