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9年05月15日
第023版:学科

文明之殇——火烧圆明园

省镇中 邢泊

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著名历史建筑——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火情迅速蔓延,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塔尖在大火中坍塌。一场骤至的大火,一场文明的劫难。巴黎圣母院大火,火虽已灭,“余烬”难消。

这场火让人不自觉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那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啊;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圆明园烧毁的心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颗钉子!

先来看看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雄伟壮观。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组成,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的修建历经三代,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雍正皇帝对“圆明”二字的解释:“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质阶段的理想标准。

雍正时圆明园开始扩建。扩建后的圆明园,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新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合称圆明三园。

绮春园中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喜雨山房、烟雨楼等近30处。道光初年敷春堂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西路诸景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长春园南部以大型的水景为主体,园内核心建筑——含经堂建筑群。含经堂是乾隆帝吟经之所。往北即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主要有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整个占地面积不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百分之二,但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士赞誉: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

圆明园的劫难开始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10月6日傍晚,法国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圆明园技勇太监终因寡不敌众全部以身殉职,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先来看一组数据: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种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说:“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种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专门为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而建造的。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孟托邦前后总共送了她7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

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通过审慎考虑,决议火烧圆明园。至于火烧圆明园的理由,据巴夏礼10月27日的家信可知——“我想额尔金勋爵的决议是准确的。圆明园是皇帝的夏宫,离北京城只要5英里,皇帝和他的朝廷有三分之二的时刻都在这儿度过,这儿也是咱们不幸的国人开始遭到拷问和优待的本地。联军已将这些本地收入囊中,尽管有人说这么的复仇做法是不高尚的,但是看来除了破坏城市里的宫廷,咱们没有别的选择。已然圆明园是咱们的同胞受难的本地,我以为销毁它是十分适宜的。”10月18日米切尔中将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奔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

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圆明园以及坐落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的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的宫廷、文物,悉数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身处北京城的英军吴士礼中校用日记记录了这个惊人的场景:“连续两个整天,浓烟构成的黑云一直飘浮在旧日富贵绮丽之乡的上空,西北方向吹来的清风,将这稠密的黑云刮向北京城,浓烟带来了很多火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街头巷尾,述说和揭穿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消灭与赏罚,日光被黑烟和彤云遮蔽,似乎一场持久的日食通常。”

1860年,火烧圆明园是焚毁园林的开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辛亥革命后,圆明园第3次遭到厄运。1940年以后的日军占据期间,北京粮食严重,奖赏拓荒,本地农人连续入园平山填湖,耕田种稻。清朝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圆明园湖山之胜遂改头换面,化为乌有。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是世界大文豪雨果证实的历史。一百多年后,一个叫伯纳·布立赛的人第一次重现了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灾难:《1860:圆明园大劫难》。我钦佩这位作者,因为即使在中国,至今也没有一本论述火烧圆明园的专著;因为他打破了西方100多年来没有人宣布对“火烧圆明园负责”的沉默。这本35万字的书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国内从不曾了解过的。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揭开了中国人沉痛的记忆,让法国人和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了他们历史上不光彩的一幕。布立赛的著作轰动了欧洲,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承认:“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为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

时隔上百年的两场大火都归为“文明之殇”,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2019-05-15 3 3 京江晚报 content_26751.html 1 3 文明之殇——火烧圆明园 /enpproperty-->